天然放射现象、射线

天然放射现象、射线

天然放射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899年就发现,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不是单一的,而可以分出带正电荷的α射线和带负电荷的β射线,前者穿透性较弱,后者穿透性较强。后来又分出一种穿透性很强的不带电荷的γ射线。如果让射线通过磁场或电场,那么这三种射线就分得一清二楚了:偏转角度很大的是β射线;偏向另一方、偏转角度较小的是α射线;不发生偏转的是γ射线。

  1900年,多恩在镭制剂中发现惰性气体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根据这一事实,卢瑟福和索迪于1902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他们认为,放射性现象是一种元素的原子自发地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结果,这个假说很快就得到了证实。1903年,索迪等做了一个实验:将氡焊封在细颈玻璃管内,然后用光谱法测量。他们观测到管内的氡不断消失,而氦则逐渐增加。原子衰变理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动摇了多少世纪以来作为经典化学基石的“原子不可分、化学元素不可变”的观念。

放射性元素衰变类型、本质及其规律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衰变类型:放射性元素放射出a、β、γ三种射线,放出a射线的衰变称为a衰变,放出β射线的称为β衰变。衰变规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a衰变: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因此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β衰变:β射线为β粒子,即为电子,电子的质量远小于新核的质量,可以认为电子质量为零,所以发生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加1,新核是周期表中向右移一格的那个元素的原子。γ,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为一种光子,其电荷量和质量均可以看做为零,所以原子放出γ射线后,不会变成其他核。衰变本质: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中子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比较紧密,有时候会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内抛射出来,形成a射线,即a衰变;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和电子,释放出电子形成β射线,即是β衰变。放射性元素发生a、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激发状态,这时它要向低能量状态跃迁,辐射出光子,产生γ射线。

射线

  由各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反应堆工程中常见的有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

相关试题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