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地形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特点的是

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地形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特点的是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形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特点的是
A.亚洲B.中南半岛C.印度D.日本
小题2:关于世界气候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升高B.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C.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少D.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多雨
小题3:下列各河中属于内流河,且流经地区地势北高南低的是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资源。据此完成33~34题。
小题4: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是
A.日本B.澳大利亚C.俄罗斯D.巴西
小题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故选B.
小题2:A、受纬度的影响,世界气温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故A错误.B、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故B错误.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C错误.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多雨.故D正确.故选D.
小题3:读图可知,A图表示的是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湾,属于外流河;B图表示的是鄂毕河,流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C图表示的是长江,流入太平洋,属于外流河;D图表示的是伏尔加河,流入里海,属于内流河,故选D.
小题4:日本是一个岛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其森林资源丰富,缺乏矿产资源,故选A.
小题5: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这是因为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故选A.
举一反三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与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相关的漫画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乙  D.丙和丁
小题2:图甲漫画所示现象多发生在
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小题3:针对图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合理放牧B.废水达标排放
C.乘坐大公交D.多采取自然通风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某城市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2: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中国东南沿海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南端D.巴西高原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某地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属于中高纬度区
C.完全位于北温带D.东临太平洋
小题2: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
A.从东南到西北先减小后增大B.从东北到西南先增大后减小
C.从西南到东北递减D.从西南到东北先增大后减小
小题3:不同影响因素导致世界不同地区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异。造成甲地到乙地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海拔高降水少;海拔低降水多
B.纬度影响:纬度高降水少;纬度低降水多
C.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距离海洋近,降水多;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对气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辐射最弱
B.气温随地势的增加而降低
C.低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最少
D.内陆地区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乙图是①②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两城市所在的国家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北冰洋
小题2:①②两城市气候相比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B.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