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C、D两处的止水夹.试回答:

某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C、D两处的止水夹.试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C、D两处的止水夹.

魔方格

试回答:(1)冷却后,打开C、D两处止水夹,他将看到哪些现象?
_____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仍用甲装置,如使液体也能流入B集气瓶中,用来测定
空气中O2的含量,实验方案应怎样改进?______
(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
止水夹,观察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
(1)甲装置中红磷和木炭都足量,待红磷和木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B瓶烧杯里的水没有倒吸到集气瓶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
(2)还用甲装置,若将B瓶内放澄清的石灰水,能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吸收,也能使液体也能流入B集气瓶中,用来测定
空气中O2的含量;
(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待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烧杯上端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打开烧杯上端的夹子,由于整个装置中是联通的,所以装置中的气体压强都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1)A中有水流入,约占原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B中无现象;A 中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而B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不变;
(2)将B瓶内放澄清的石灰水;
(3)A B 中均有水流入,两管相通,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两个集气瓶内的气压都下降了.
举一反三
从冰箱中取出一瓶果汁放在桌子上,一会儿后可看到果汁瓶表面附着有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氧气D.氮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______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______,因此它们在______中有特殊的应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魔方格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改变了一下装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事先固定好)中部刻度5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右端玻璃管口与空气连通.又知白磷在40℃时即可燃烧.
①首先向烧杯内加适量的水,目的是______.
②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______,活塞向______移动(“左”或“右”).
③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大约停在刻度______处.
④由此两个实验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魔方格
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