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中两组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现从乙装置的导气管口不断有气泡逸出,以为是反应产生的CO2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

某实验中两组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现从乙装置的导气管口不断有气泡逸出,以为是反应产生的CO2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

题型:成都难度:来源:
某实验中两组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现从乙装置的导气管口不断有气泡逸出,以为是反应产生的CO2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装置,重新实验,发现丙装置中仍不断有气泡逸出,且石灰水未见浑浊.那么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什么呢?请完成下列探究中的相关问题.
(1)你认为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可能是______,写出生成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请按下表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答案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①收集一试管气体,____________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______.
②____________
解(1)根据装置甲内可能发生的反应可推知气体应为CO.
故答:一氧化碳,C+CO2?2CO;
(2)利用CO气体的可燃性,收集CO并点燃,验证生成CO2则可说明气体为CO.
故答:
举一反三
题型:广西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衢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点燃燃烧,蓝色火焰一氧化碳
②向试管中加入石灰水白色沉淀
冬天在室内烧火取暖,若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是由于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  )
A.是黄绿色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
C.无色、无味、有剧毒D.很难溶于水
课题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学习模式为: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选a、b填空)口通入.
(3)小徐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    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魔方格
只用C、CO、CuO、CaCO3、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可写出生成物中有CO2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物  质杂  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H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NaOH溶液Ca(OH)2溶液先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CO2气体CO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C0和0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0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0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