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C.40℃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
D.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错误;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错误;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不饱和溶液不能确定,C错误;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或加溶质的方法,D正确。故选D。
举一反三
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溶液不能采用的方法                    (    )
A.通入CO2B.加入氧化钙C.加入氢氧化钙D.恒温蒸发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      
(4)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  ___g;继续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在含有少量的B的A中分离出 A,可采用            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加溶质D.增加压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下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②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3℃以上时,
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               
③将饱和氯化镁溶液由t3℃冷却至t1℃,下列四种叙述中,
正确的是          (填序号)。

Ⅰ.溶液的质量不变
Ⅱ.氯化镁的溶解度变小
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④在t3℃时,60克KCl的饱和溶液与60克MgCl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MgCl2与KCl的质量比为3∶1,则t3℃时MgCl2的溶解度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请根据图一回答问题:

① 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⒂   
② 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⒃               ;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⒄        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 图二中,20℃时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⒅      。(精确到0.1)
④ 图二中,40℃时将A、B、C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⒆     (填“﹥”、“﹦”或“﹤”)。
⑤ 图二中,20℃时,A、B、C三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有关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性质描述一定正确的是    ⒇      。(选填编号)
Ⅰ.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Ⅱ.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Ⅳ.溶液的密度一定相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