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1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5分)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1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5分)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是A     B(填“>”、“<”或“=”)
(2)40℃时,将40g B物质放人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现将该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        g。
(3)已知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在上图中描出NaCl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答案
(1) < ;(2)不饱和,  28.6% ;  0 ;(3)略 (1分 ,连成圆滑的曲线可得分,曲线上未标注物质不作扣分点)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曲线可得:(1)1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2)40℃时,B的溶解度为50g>40g 形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为40g,溶剂为100g,溶液为140g,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降温至20℃时,其溶解度为40g,正好饱和,没有固体析出。
举一反三
(5分)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35g A物质和35g B物质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填“A”或“B”)。
(2)溶解度曲线A与B的交点P的含义是                                    
(3)C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在上图中描出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40
33
27
23
18
14
1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向100gt2℃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将2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70 g溶液
B.甲是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
C.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35℃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a点的含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