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曲线上P点表示 。(2)t2℃时a、b、c三种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曲线上P点表示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填写序号)。 (3)若要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 。 (4)现有等质量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答案
(1)t1℃时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20g(2)a>b>c (3)升高温度(4)c |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a、c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于一点P,说明P点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情况,t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a>b>c; (3)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外,根据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点,还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温度从t2℃降温至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而两温度下b物质溶解度差明显小于a物质,可判断,此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溶质最多的为a物质,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答案为:(1)t1℃时a、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20g(2)a>b>c (3)升高温度(4)c |
举一反三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有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从t1℃升温至t2℃,下列有关t2℃时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 B.c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 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 D.a的溶解度最大 |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 | B.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C.c物质是一定是二氧化碳溶解度曲线 |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a、b 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
|
下表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溶解度(g/100g水)
| 13
| 21
| 32
| 46
| 64
| 85
| ①根据上表数据说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 ②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将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此过程中质量未发生改变的 是 (填“溶质”、“溶剂”或“溶液”),所得溶液 (填“是” 或“否”)20℃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
(4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t1℃时,A的溶解度_____B的溶解度(填 >、<或=)。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 B(填“>”、“<”或“=”)。 (3)t2℃时,将30 g B物质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
如图分别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①M 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为t2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 ③ t2 ℃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物质。 ④在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2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 g;如继续将温度升高至t2,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分离出A物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