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宁夏20).据中广网2010年5月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0宁夏20).据中广网2010年5月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宁夏20).据中广网2010年5月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清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二)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1)小明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     没变,仅仅是        变小了。
小敏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思维拓展】写出小敏所依据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小聪同学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有一个缺陷:如果用量把握不准又可能引发新的污染,因为                            
(2)请你参照小敏的设计方案,结合小聪的看法,也设计一个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答案
(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小木条上蘸少量浓硫酸,放在玻璃片上观察(1分)
小木条变黑(或碳化)
(1分)
 
 
(二)(1)质量(1分);质量分数(1分);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或复分解反应(1分)
 
2NaOH+H2SO4=Na2SO4+2H2O(2分);氢氧化钠也有强腐蚀性(1分);
(2)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钙粉末(1分)
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1分)
 
 
(原理运用正确,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一)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药品,要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利用浓硫酸能使木条碳化的性质来设计实验.
(二)(1)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用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条件;浓酸和浓碱都有腐蚀性.
(2)根据实验目的,要选择没有腐蚀性的物质来中和浓硫酸.
解答:解:(一)要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可利用浓硫酸能使木条碳化的性质来设计实验,在木条上蘸上浓硫酸,防止玻璃片上观察是否变黑.
(二)(1)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用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浓酸和浓碱都有腐蚀性,如果氢氧化钠过量,也会造成污染.
(2)根据实验目的,要选择没有腐蚀性的物质来中和浓硫酸,故可以用氢氧化钙来中和硫酸.
答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小木条上蘸少量浓硫酸,放在玻璃片上观察
小木条变黑(或碳化)
(二)(1)质量;质量分数;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或复分解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也有强腐蚀性;
(2)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钙粉末
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举一反三
(10南京市27).(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  ▲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陕西22).(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福建南安21.)(18分)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                  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C是                   溶液。
  第二步 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写出化学式),
则A是         溶液。
②写出C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步 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
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              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            溶液。
 [实验反思]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A、B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C溶液
                      
该溶液是A 溶液
                    
该溶液是B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无锡3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      
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承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I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问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 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 (填>”、“<”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贵港21)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CO3;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