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1)第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1)第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1)第一步如何操作?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含量是否相同
 
 

答案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外再收集两瓶空气。   
(2)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水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

解析
:(1)为使对比实验的对比样品对比的合理性,必须先对对比的气体进行不同方式取样.
故答案为: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外收集两瓶空气
(2)根据氧气能助燃的性质检验氧气含量;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水蒸气遇冷凝结的方法检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水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

举一反三
已知2Al+Fe2O3===(高温) 2Fe+Al2O3在化学上被称为“铝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从反应中可以看出Al比Fe活泼,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的反应,充分反应之后,大家对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做出假设】
甲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含有               。对于可能含有的物质他们做出了如下假设:乙组同学认为可能含             ;丙组同学认为可能含           
【实验探究】
经过查阅资料、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大家决定设计如下的实验对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进行探究。

【反思与拓展】
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判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到                 。由此联想到: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红,则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选择上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
水溶液叫氢硫酸,具有挥发性。根据上述信息实验室选
用右图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其中:
I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请按要求填空:
⑴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代号,下同)
⑶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_装置。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报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人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毅元帅功勋卓著,深受我市人民的敬仰。泰山公园南侧矗立着陈毅元帅东进的铜像,随着时间推移,铜像表面有一部分覆盖着一层绿色固体。小强带着浓厚的兴趣对绿色固体的元素组成进行研究。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铜绿”。空气中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猜想与假设:经过思考和推理,小强认为“铜绿”的组成元素可能是铜、氧、氢、碳元素。
实验与结论:小强按实验设计连接A                    装置(填装置代号),在检查
装置气密性后进行相关实验。请你帮助小强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将一定量绿色固体装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实验
①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绿色固体变黑色
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探究得知“铜绿”是由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组成。
反思与应用:大多数金属的锈蚀与铁、铜的锈蚀相似,金属的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写出防止金属锈蚀的一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大龙在公园看到绿化工人往树干上涂抹具有杀菌杀虫作用的悬浊液,对其成份产生了好奇,于是他带回了一些样本进行研究。
信息提示: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做焰色反应。       如:钠——黄色;钙——砖红色;钾——紫色;钡——黄绿色
Ⅰ猜想与假设:该制剂可能为波尔多液
Ⅱ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样,将其置于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静置片刻
上层有黄色固体漂浮,中层为无色液体,下层有较多白色固体

取少量中层液体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另取少量中层液体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现砖红色

取少量黄色固体灼烧
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

向下层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固体完全溶解,但仅产生少量气泡
Ⅲ实验结论:
(1)根据上述实验①,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           (填“含”或“不含”)硫酸铜;
(2)根据上述实验               (填序号),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3)根据上述实验④,可以判断黄色固体是              
(4)写出⑤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