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K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K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 (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CO2气体不可燃,不助燃,故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其中的杂质CO气体很难被点燃,而且由于要通入氧气中,故会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
B、主要物质SO2和杂质HCl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KClO3在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后,会分解生成KCl和氧气(逸出),而主要物质KCl不反应,但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中不变,故引入了新杂质,错误;
D、杂质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而主要物质NaCl与盐酸不反应,故加适量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故选D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Na2CO3
除杂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MnO2(KCl)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C
CO2(H2O)
干燥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干燥管
D
NaOH、Ca(OH)2
鉴别
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同时接触。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含有Hg(NO3)2、Cu(NO3)2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金属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Ⅰ.上述实验中操作①是               
Ⅱ.上述实验中加入的a是         ,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有初中常见的A、B、C三种物质,其中两种为氧化物。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向A中加入B物质,则生成C,C中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显红色,则C显
         性。将A放入饱和的C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为单质,且B、C中都含有A物质中的元素,若A、B、C之间能发生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为单质,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当A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C,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A和B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会得到黄色溶液并冒出大量的气泡,据此判断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工业上用B和氢气在400℃时反应得到C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或浮渣多少
C.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D.硝酸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的除杂、检验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试剂和方法
A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NaOH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CO3
加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C
检验棉线和羊毛线
燃烧,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D
检验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