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经测定某地农田作物易倒伏,需向土壤中施用的化肥是______.
①NH4Cl; ②NH4H2PO4;③KCl
(2)有些化肥混和施用会影响肥效.要鉴别硫酸铵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铵,应选加入______.(填化学式)
(3)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例如某些盐矿开采食盐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钻孔至盐层,再把高压水打进盐层,便能得到饱和食盐水.
现有一座邻于水田与河流的采盐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用相邻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向地下灌注,却发现得到的食盐水中多了一种对后继生产有害的杂质--铵盐.请问:
①为什么使用河水会产生杂质铵盐?______.
②同学小钱想用学过的知识验证铵盐,他取用少量的盐水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却没有闻到氨味.试分析原因.______.
③他应补充怎样的实验步骤,便能检出样品中的铵盐?______.
④开采过的矿井留下了硕大的封闭性好、能耐高压的穴腔.国家已将其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调峰储气库.到西气东输管道全面启用时,这个储气库的日储气量将达到6.7×108m3.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这个储气库相当于一天能储存______t原煤?(已知: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25℃),天然气的热值为3.9×107J/kg,原煤的热值为2.1×107J/kg)
答案
(1)K肥可增强作物的抗全倒伏的能力,因此应向作物易倒伏的农田施用含钾元素的钾肥,故选③KCl;
(2)硫酸铵中若混入了氯化铵,由于硫酸铵中不含氯元素,而混入的氯化铵中含有Cl-,因此,可采取把样品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硝酸化后的硝酸银,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可说明混入了氯化铵;故所加入为AgNO3
(3)①农业生成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肥随水流入河水而使河水中含有铵盐;
②由于在进行铵盐检验时取用的河水量过少,而使反应产生的少量氨气溶解在水中,而不能闻到氨味;
③可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随溶液温度升高,氨气会从水中放出;
④设相当于一天能储存煤的质量为x
6.7×108m3×0.66kg/m3×3.9×107J/kg=x×2.1×107J/kg  解得x=8.2×108
故答案为:
(1)③;(2)AgNO3;(3)①水田中过量施用了铵态氮肥;②生成的少量氨气极易溶于水;③加热所得液体,闻气味;④8.2×108
举一反三
区分下列常见的各组物质时,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味精和苏打(Na2CO3)--滴加醋酸
B.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点燃后观其火焰颜色
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D.毛织品和棉织品--燃烧后闻气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B.CO2和N2--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D.CuO和木炭--观察颜色
题型:顺义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的鉴别,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CuO和MnO2--观察颜色
B.CO2和N2--燃着的木条
C.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酚酞试液
D.Ca(OH)2溶液和稀盐酸--碳酸钠溶液
题型:朝阳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铜、黄铜--分别投入稀盐酸中,看是否产生气泡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D.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题型:三明难度:| 查看答案
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观察颜色
B.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C.二氧化锰和铁粉--加水溶解
D.硬水和软水--加明矾
题型:赤峰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