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想测试它的变质情况。小组同学取10g该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反

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想测试它的变质情况。小组同学取10g该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想测试它的变质情况。小组同学取10g该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质量。

变质的            分四次             每次反应后
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称量质量
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稀盐酸的质量(g)
5
5
5
5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
15
19.56
24.12
29.12
若第一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第四次实验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第二次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
(4)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剩余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6)第三次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5.88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答案
(1)HCl和NaCl
(2)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3) 106/44 =x/0.88g 
(4)14.6%     
(5)2:1
(6)11.7%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向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根据酸碱盐间的反应,加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根据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可知,当第二次加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0.44g,第三次加入盐酸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0.88g,第四次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仍为0.88g,那么说明第三次加入盐酸后碳酸钠已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0.88g,即第四次加入的盐酸没有参加反应,故第四次实验后溶液中溶质是HCl和NaCl。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根据第二次或第三次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b;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106           117           44
X            b           0.88g
106/44 =x/0.88g           117/44 =b/0.88g
X=2.12g                     b=2.34g
(4)设第三次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44
Y               0.44g
73/44 =y/0.44g
y=0.73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0.73g/5g ×100% =14.6%
(5)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a;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c;
2NaOH+CO2==Na2CO3+H2O       HCl+NaOH==NaCl+H2O
80            106              36.5   40     58.5
Z              2.12g           0.73g   a       c
80/106 =z/2.12g               36.5/40 =0.73g/a    36.5/58.5 =0.73g/c
Z=1.6g                                 a=0.8g         c=1.17g
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剩余氢氧化钠的质量比=1.6g:0.8g=2:1
(6)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1.17g=3.51g
反应后溶液加水后的质量=10g+15g+5.88g-0.88g=30g
第三次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5.88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51g/30g ×100%=11.7%
答:略
举一反三
(4分)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炼制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黄铜加入到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原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给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生成C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丽将铁粉和铜粉组成的7g混合物放入盛有121.6g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8.4g。我能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王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袋白色粉末状的食用物,包装袋上表示的化学成分字迹不清,于是他带到实验室探究其成分。(填空没空1分,计算4分,计10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淀粉         猜想2.可能是纯碱
猜想3.可能是食盐         猜想4.可能是            (俗称小苏打)
【查阅资料】小苏打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
形成无色溶液
猜想        不成立
(2)取少量品尝
有苦涩味
不是            
(3)向(1)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是纯碱
   小华认为,实验(3)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小华进一步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8g 所配溶液与50.2g氯化钡溶液混合,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立即出现              ,由此他知道了该白色粉末是何物。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4)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5)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
②曲线上M点表示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上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
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  
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 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 
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 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A
B
C
D
E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反应后溶液温度(℃)
24℃
34℃
46℃
54℃
54℃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           (填烧杯编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