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篇 (6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下列语句中涉及到本学期的部分历史人物,你来判断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篇 (6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下列语句中涉及到本学期的部分历史人物,你来判断他们分别是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人物篇 (6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下列语句中涉及到本学期的部分历史人物,你来判断他们分别是谁?将其人物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小题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小题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小题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小题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
小题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
小题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答案

小题1:孔子
小题2:孟子
小题3:陈胜
小题4:司马迁
小题5:曹操
小题6:诸葛亮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小题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这是战国时期孟子所说的话。
孟子
小题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
小题4:这是司马迁说的一句话,意思是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
小题5: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小题6: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诗《蜀相》,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经常以天下大事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助刘备开国,又帮后主刘禅维持蜀汉国运。诸葛亮一生辅佐蜀汉先帝、后主两朝,忠心耿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本题虽然涉及的内容较广,知识点多,但考查的要么是古代历史上的名人名言、要么是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材料三: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1)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 材料二中汉代是如何把孔子放在“圣坛”上作为“圣人”代表的?(1分)
(3) 仔细观察材料三,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2分)
(4)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1分)
(5)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材料二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材料三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
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1分) 该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2) 根据材料二,举出唐朝出现的一个盛世时期,(1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
果?(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新闻网2012年4月16日电:近年来,“中文学习热”在全世界蔓延。这表明
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B.中文便于人们进行交流
C.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D.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成语搭配:将与成语相对应的选项的字母编号填写在括号内(0.5×10=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