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诸路人口为5688.8万人,北方诸路人口为3398.4万人,南北之比为63﹕37。1200年,金朝人口4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诸路人口为5688.8万人,北方诸路人口为3398.4万人,南北之比为63﹕37。1200年,金朝人口43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诸路人口为5688.8万人,北方诸路人口为3398.4万人,南北之比为63﹕37。1200年,金朝人口4380万人,南宋人口8060万人。                                                                
材料二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南方诸路垦田数为3.1848亿亩,北方诸路垦田数为1.43175亿亩,南北之比为69﹕31。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北宋时期我国人口和新垦田亩的分布状况。(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材料一、二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答案
(1)分布状况:①人口分布南方大大超过北方。②新垦田亩也是南方大大超过北方。
(2)原因:①气候温和。 ②资源丰富。
(3)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答对其中任何两项即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
(1)本小题考查学生分析、对比、综合的能力。从材料一数字对比可以发现: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近1倍;从材料二数字对比可以发现:南方垦田数超过北方垦田数1倍多。因此,北宋时我国人口和新垦田的分布状况是:①人口分布南方大大超过北方。②新垦田亩也是南方大大超过北方。(或人口分布和新垦田亩均是南方大大超过北方)。
(2)本小题考查学生一定的阅读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本题的要求是“根据材料三”,指出原因,回答类似题目的关键是不要脱离材料从其他地方去找资料,而是要认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从中综合概括出答案。本题材料简洁,认真阅读材料三,不难发现,在两宋时南方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原因有二: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3)本小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上面两个小题的分析解答中可知,到了北宋时,我国人口数、新垦田数都是南方大大超过北方,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已经明显南移,因此解答本小题实际就是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下面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社会安定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这一过程最终完成于
A.隋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人庄绰编著的《鸡肋编》中的这句话(如图)能够准确地表明
A.都城百姓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B.宋朝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C.宋朝铁、铜等冶炼质量在世界上水平最高
D.宋代木材缺乏,只能用煤作燃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ě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3分)
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2分)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2分)
(3)宋朝“市舶”范围较广,你能说出到达过哪些地方吗?(2分)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远洋航行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2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局面,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是(  )
A.汉朝B.宋朝
C.元朝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