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的记述:“雷震公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
(3)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______.
答案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
(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头发变得蓬松,同时看到光和响声.
故答案为:
(1)电;荷摩擦起电;
(2)导体;绝缘体;
(3)“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举一反三
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因此,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产生______现象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题型:临沂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
B.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橡胶棒带正电
C.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有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有正电荷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某同学手拿铜棒与丝绸摩擦起电的实验,则铜棒上(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能带电但不能确定带何种电荷
物体具有______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或者说带电荷.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可以______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其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
如图所示,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时,水流被梳子吸引而弯曲,这是由于梳子带了______的缘故.魔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