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4分)
小题2: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4分)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的情景;(1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威武雄壮,严阵以待。(1分)“黑云”和“甲光”对比,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1分)
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1分)
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1分)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1分)渲染了紧张气氛。(1分)
小题1: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2分)
解析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举一反三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小题1:                    ,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小题2: 出淤泥而不染,                。(宋·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小题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5: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小题6: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
小题7: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下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的千古名句是:                         
小题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9:诗人经常托月抒怀。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贬谪远方朋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4分)
小题1: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小题2:       ▲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小题3: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小题4:山际见来烟,    ▲           。(吴均《山中杂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小题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      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和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整首诗表现出的诗人的心情是         。(2分)
小题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8分)
小题1: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题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小题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小题4: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5:面对国家民族利益,我们应该具有文天祥“                                ”的生死观,应该具有龚自珍“                                    ”的奉献观。
小题6:由对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我们联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1: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小题2: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选择该项的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