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登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朝代作者)
默写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6.赏析颔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3.C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7.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8.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9.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10.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11.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举一反三
同步练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            )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选取用“曲”而不用“竹”,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战斗的激烈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完成1—2题。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