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齐威王理政》,回答问题。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③吾左右以求助

阅读《齐威王理政》,回答问题。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③吾左右以求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齐威王理政》,回答问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邑名,今山东平度东南。②给:富足。③事:巴结。④万家:一万户的俸禄。⑤阿(ē):古邑名,东阿邑,山东阳谷县东。 ⑥馁:饥饿。⑦鄄(juàn):古地名。⑧烹:古代一种酷刑,用鼎来煮***人。⑨耸:同“悚”,恐惧。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之曰   (         )    ②吾使人视阿   (        )
③毁言至 (         )   ④誉者       (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封之万家
A.复立楚国之社稷B.多助之至C.怅恨久之D.具答之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 吾 使 人 视 即 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2分)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小题5: 读完文章,说说你从齐威王和即墨大夫身上分别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①对…说   ②派,派遣   ③每天  ④曾经    
小题2:D
小题3:然/吾/使 人 视 即 墨
小题4: ⑴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身边的臣子来求得替你说好话。⑵略
小题5:从即墨大夫身上,我们明白了为人做事一定要刚正务实的道理;齐威王的言行告诉我们,为政者应当明察公正,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几个加点词都是多义词,要概括语境辨析。
小题2: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例句中“之”的意义(代词),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句项中“之”的含义进行比较。
小题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 “是”“事”“誉”“无论”等,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内容,抓住人物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形象,从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上联系现实生活来感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4分)
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节选自曾巩·《尹公亭记》)
【注】①尹公:尹洙是欧阳修的好朋友。②随:随州。③阜:小山丘。④茇:休息。⑤治平:皇帝年号。⑥司农少卿:官职名。赞皇:地名。⑦庳:低矮的地方。⑧陶:制造陶器。⑨皆在几席: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⑩峙:撑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       )②而不知其官之为也(       )
③因之曰尹公之亭(       )     ④始因其基(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盖不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B.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D.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而 不 知 其 官 之 为 谪 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2分)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无思书》)(2分)
小题5:请你概述文中修建尹公亭的目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挽(wǎn),拉,牵引。②(hù),朝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
小题1: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我日始出时去人近B.不物喜,不以己悲
C.威天下不兵革之利D.令辱之,激怒其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何易于亲自为刺史当纤夫的故事,赞扬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何易于的聪明才智。
B.何易于是一心为民着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崔朴扰民害民的不同品行 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何易于为了反对朝廷对百姓征收重税,纵火自焚,以示决心。
D.观察使最终没有弹劾何易于,说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官员。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易于即笏        腰:           ②盐铁官奏重榷管  会:             
③吏死            止:           ④矧其赋以毒民乎  厚:        
小题4:翻译文中的句子(4分)
(1)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2分)
(2)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满分2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9—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小题1:填出〔甲〕文空缺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有所不
② 纵子有,不我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小题4:〔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小题5:请你从〔 甲〕〔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乃行卜。卜者知其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卜者知其意            指:
(2)乃丹帛曰              书:
(3)固怪之矣                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3: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亥诈为受始皇诏,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今汝与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蒙恬不匡正,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裨将王离。”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蒙恬止之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匡正:纠正。②裨将:副将。③发书:打开诏书。④系于阳周:关押在阳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以兵裨将王离”中“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桃花源记》)
B.神情与苏、黄不(《核舟记》)
C.引凄异(《三峡》)
D.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小题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陛 下 居 外 未 立 太 子 使 臣 将 三 十 万 众 守 边 公 子 为 监
小题4:《陈涉世家》中说扶苏多次劝谏皇上,本段选文中哪句话印证了它?(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