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荀攸传 苟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
荀攸传 |
苟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三国志·魏书》) [注]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1.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董卓无道,甚于桀、纣 于:_______ ②今直刺***之以谢百姓 以:_______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介词,表比较,过 ②连词,来 2.这个过去的官员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 3.荀攸是一个善于观察、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临危不惧的人。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晴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劲的奏章。⑨舛:音chua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适堕一钱于地 堕_____________ (2)俟其去而俯拾焉 俟_____________ (3)急欲面陈 陈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 践jià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加粗的文字断句。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_ ③南流数十步 南:_____________ ④不可名状 名: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
马说 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扬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之 B.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将以攻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 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4.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5.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