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答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读文答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读文答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   )
②余一小船(   )
③长堤一(   )
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白:上下一   强饮三大而别
B.余:住西湖   上下十里间
C.更:是日定   湖中焉得有此人
D.及:下船    郡下
4.选出划线词意义不同的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日更定     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  哀转久
D.饮:拉余同     余强三大白而别
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完了,结束 ②撑,划 ③痕迹 ④客居
2.
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
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意对即可)
3.D
4.B
5.①痴 ②由面到点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举一反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____(xī)月。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____(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xī)月 绝____(yǎn)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无阙处__________;夏水陵__________
   乘御风__________;属引凄异__________
3.“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西陵峡。
4.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____(xī)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      木兰当
B.然终不山空人静  徐公不君之美也
C.时风铎      隔簋竹,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  道不通,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长勺
B.万钟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D.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
(2)日,更定矣(   )
(3)冻风时,作则飞砂走砾(   )
(4)而此地与余近(   )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的特点。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山市
读文答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绿潭  湍:(   )
林寒涧  肃:(   )
久绝  转:(   )
虽乘御风 奔:(   )
2.判断正误。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所见;“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
③选段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湍”和“潭”、“回流”和“倒影”、“绝巘”和“飞瀑”即是。(   )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是动词用作名词。(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重岩叠蟑,隐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写相关的语句。
①表现群山高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现秋境的凄清的两个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