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___________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___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__ ④右备容臭 容臭:__________________ 2.与“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以衾拥覆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选文是从哪三方面来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艰难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患:担心,忧虑 ②汤:热水 ③腰:挂在腰间 ④容臭:香袋 2.B 3.①我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请教。(意思正确即可,重点字词翻译准确) 4.①叩问之难; ②求师旅途之艰; ③生活之苦 |
举一反三
出师表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吏、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遗:_____________ (2)痛恨:_____________ (3)卑鄙:______________ (4)驱驰:_______________ 3、将画线句子包含的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安排内政时推荐郭攸之等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三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谨食之,时( )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 矣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3、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4、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
[ ]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__”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 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苛 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 |
鱼我所欲也 《孟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桃花源记》节选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率妻子邑人( ) (2)来此绝境( ) (3)无论魏晋( ) (4)此中人语云(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自桃花人来到桃花源到渔人进入桃花源期间,桃花源外的世间又发生了那些战争?请至少写出三个来。(写出战争的名称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现实社会黑暗的现实情况下,他个人无法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他营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来告诉人们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因此,有人把他的笔下桃花源称之为“乌托邦”。请结合以下一则材料,说出“乌托邦”的意思。 材料链接: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美丽而又闭塞的小镇上,这里的民风纯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镇由于受到了城市文明的影响,民风发生的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尔虞我诈。这让沈从文先生很痛心。面对已经不复存在纯朴的民风,他只能在他的小说里用文字去塑造一个现实生活并不存在的风景秀美、民风纯朴的湘西世界。因此,人们把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也称之为“乌托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