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3分)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PM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3分)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PM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3分)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③大雾素来都有“***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专家分析,PM2.5吸附的大气里面的毒性物质,进入到呼吸道以后,被身体吸收,对体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等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④ 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 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⑤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专家们支了几招:
⑥ 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⑦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⑧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室内可以养点花花草草;地上还可以经常洒一些水,使漂浮的粉尘易于沉淀和吸附在地面;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⑨此外,雾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多吃滋阴润肺的梨、百合、枇杷、莲子、萝卜等。
小题1:阅读全文,结合标题,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 PM2.5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3:文段②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4分)
(1)文段④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文段⑤ 中画线词语“空气过滤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3分)①什么是PM2.5;②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③专家介绍怎样抵御PM2.5的危害。
小题2:(2分)①富含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②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小题3:(1)(2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写出两种方法即可)(2)(2分)①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②作比较,将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与沙尘暴作比较,突出说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的特点。③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程度不同。(写出其中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即可)
小题4:(1)(2分)不能。因为“可能”表示不确定,表推测,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删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2)(2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人比喻成移动的“空气过滤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科学性。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某一事物的标志,也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学生可观察题目,或在首段中找,也可抓关键句。能从“概念”“危害”“防御”几方面特征来进行总结。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 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征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可以按以下的方法:答题方法: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关于“韩剧”的主题阅读
韩剧,指韩国拍摄制作的电视剧集,采用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近年来因“偶像剧“的影响而造成轰动,在跨文化圈的文化传播下成功成为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的热门研究课题。
【韩剧自身】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源于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现实社会、现实情况的认知、表现、思考及审美需求。可以说现实题材电视剧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一种艺术化的现实生活的纪实与叙事。韩剧主题鲜明,以现实题材为主,大多聚焦现代都市的热点问题及都市人的社会日常生活,并试图表现现代人的价值趋向、伦理观念和引发响应的人生思考。其整体表现的含蓄内敛独具东方气韵,恰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谋而合,对于中国观众更别有一种亲切感。
我国引进播出的韩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画面干净,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没有性和暴力方面的描写。不管是家庭生活剧还是青春偶像剧,都是教人向上、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围绕一个情节曲折、打动人心的故事,将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宽容等绵密而富于技巧的编织到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在我们很多年现代化进程中,化掉的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中华民族文化内里所含蕴的许多精髓,特别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传统感情之善,表达的淋漓尽致。
韩剧的演员选择大多是偶像派明星,安在旭、金喜善、张东健、宋慧乔等,都是独具个性魅力的大牌演员,他们在发型、服饰、化妆等方面非常时尚和考究,给大家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韩剧还很注重画面的唯美和精致,以及与剧情紧密贴合的配乐以及打动人心的美食。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完美追求和精心打造,韩剧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日常生活的“乌托邦”,几种艺术元素完美融合,和谐共振,如同一架梦幻飞行器,令困顿于快节奏、竞争激烈、忙碌琐碎的生活中而身心疲惫的城市居民体验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梦想之旅,在剧情中部分的实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韩剧延伸】
调查1: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您会选择韩剧中的生活方式吗?

调查2:你会购买韩剧中明星同款的发型、服饰、饰品吗?
选项
小计
比率
会并且很喜欢
44
17.81%
可能会尝试一下
98
39.68%
不会但会注意
83
33.6%
不会 不会注意
22
8.91%
 
【韩剧反思】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韩国影视剧、流行音乐和娱乐明星的登录,韩国文化风行一时,韩剧中韩国人前卫的穿着打扮、精美的家居摆设和时尚的消费用品刺激着每个观众的消费***。“都教授”的手表、毛衣,千颂伊的耳环、太阳镜无不流露出“不跟随”的特点,引发了所谓的“韩流”现象。这些浸透着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青少年中掀起了新的流行风潮。
在“韩流”热浪的对比之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一味追求外来流行文化,而将国风、民族、传统文化抛至一旁,令人担忧。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文化何以继承?民族精神何以发扬?我们的国家未来又将怎样?
小题1: 请结合【韩剧自身】分点概括“韩剧”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风光无限的原因。(3分)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3分)
A韩剧一直以来因 “偶像剧“的影响而造成轰动,在跨文化圈的文化传播下成功成为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的热门研究课题。
B 现实题材电视剧基本功能就是一种艺术化的现实生活的纪实与叙事。
C韩剧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完美追求和精心打造,为观众呈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日常生活。
D浸透着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全民中掀起了新的流行风潮。
小题3:通过【韩剧延伸】,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小题4:韩流对国人的影响巨大,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守​我们的精神家园。(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完成16-19题。
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方水源缺乏,一毛不长,无人生息;而地球上的淡水有4/5冰冻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冠之中。是否能够把蕴藏着丰富水源的冰山“搬”到干旱地区,使那里也变成五谷丰登的肥沃良田呢?
科学家认为,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可以搬动的最大限度是长7千米、宽1.5千米的冰山。用一艘超级油轮大小的拖船,可以拖着这么大的一座冰山每日航行20千米左右,花6个月到1年时间,便可以把它从南极或北极地区拖到靠近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犬玛沙漠或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
冰山在拖行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冰融化掉,尤其是经过热带海域时更在所难免。或许人们会对此担忧。但是,科学家认为,冰山上的冰,融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所见到的小冰山那样快。因为冰山越大,从表面部分化掉的冰,对整个冰山来说,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把冰山拖到陆地的近海以后,怎样才能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上去呢?科学家回答说,当冰山到达目的地以后,只要把它停放在岸边,让它在海中慢慢地自然融化就可以了。你可能会想,冰山融化的水都融入海水里了,把它拖来了不是白费劲吗?其实,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很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就像油总是浮在水面上一样。因此,人们只要用抽水机把海面上的那层淡水抽上岸,就可以去灌溉田地,去供给人和牲畜饮用。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看,人类肯定能把冰山搬到干旱的地方去,这点不用怀疑。不过科学家们在关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拿整个南极来说,它每年的产冰量大约是1200立方千米。巨大的冰山是从围绕在南极洲边缘的陆缘冰和冰川分离出来的,然后随着风和海潮的推动向北漂移,沿途逐渐融化。也就是说,即使人们不把冰山搬走,这些分离出来的冰山也会自然地在海洋的漂移过程中渐渐融化,人们如果将它搬走,并不太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科学家主张,在搬走冰山的同时,似乎更应该看到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的益处,那就是搬走冰山所引起的水的上涌,会给海水的表面带来更多的营养物,因而可以使水质变好。这也必然会增加鱼的产量以及食鱼动物的数量。
16.本文围绕“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                                                       
17.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将“冰山上的冰”的融化速度与“人们所见到得小冰山”的融化速度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但融化不可避免的。
②文中把“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比作“油总是浮在水面上”,其根本目的在于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                                                                  
文中出现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家回答”“科学家关心”“科学家主张”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懂数学的蝉
夏天是属于蝉的季节,蝉的叫声是每个慵懒夏日的背景音乐。但是,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世界上有3000多种蝉,绝大多数都是一年生的,每年繁殖一次。也有不少蝉以2—4年为一个周期。1633年,有人描述过一种产自北美的蝉,周期极长。但直到18世纪初期,美国的昆虫学家才最终确定了这种蝉的周期——17年。100多年后,又有一种周期为13年的蝉被发现了。科学家把这两种奇怪的蝉统称为“周期蝉”
这种蝉总是在5月下旬开始破土而出,沿着树干爬到高处,发出疯狂的求偶叫声。它们必须抓紧时间找到伴侣,因为大自然留给它们的交配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之后,雌蝉把卵产在树干内便死掉了。经过2—8周的孵化,幼虫破壳而出,掉到地上,钻进土壤,依附在大树的根部,一边吸食植物汁液,一边等待时机再次破土而出。其实,它们早在第8年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成熟了,但它们体内似乎有个钟表,不断提醒它们要耐心等待。直到第17年的那个夏天,蝉们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冲出地面,完成新的一轮生命周期。  
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 
周期蝉的周期为什么总是质数? 
众所周知,质数是除了它自己和1以外无法被任何整数整除的数。有一种理论认为,周期蝉为了避免相互争夺粮食,便进化出质数周期,减少了相遇的次数。比如13年蝉和17年蝉每221年(13乘以17)才会同时出现一次。 
可是,这个理论禁不起推敲。事实上,13年蝉和17年蝉各自有自己的活动区域,两者很少重叠。1998年在密苏里地区出现过一次第X号窝和另外两窝13年蝉同时出现的奇景,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另外,蝉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地下,相互争夺最厉害的食物应该是植物的根,这和它们的生命周期就没什么关系了。 
1977年,著名古生物学家史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认为周期蝉这样做是为了避开自己的天敌。他指出,很多蝉的天敌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假如周期蝉的生命周期不是质数,那么就会有很多机会和天敌的周期重叠。比如12年蝉就会和周期为2、3、4、6年的天敌重叠,被吃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为什么目前发现的周期只有13和17两种?为什么大多数蝉的周期并不是这样的?这些疑问都很有道理,但研究起来十分困难。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周期蝉的天敌,能够符合这个理论的前提条件。只有先搞清周期蝉控制时间的原理,以及它们的遗传方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揭开周期蝉的秘密。已经有科学家利用1998年在密苏里出现的那次罕见的重叠,让13年蝉和17年蝉交配,看看它们后代的周期会变成怎样。但是,很显然,这项研究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说起来,周期蝉不能算是害虫,研究它的周期对人类一点实际价值也没有。不过,人类的好奇心是无穷的,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开始也许只是出于好奇,但没准就能找到一个突破性的大发现。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8期,有改动)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周期蝉是17年蝉和13年蝉的统称,它们会在第8年时完全成熟,在5月下旬破土而出,求偶交配及产卵之后便死去,生命周期只有一个星期。
B、周期蝉之所以大部分时间在地下度过,是因为成年蝉不能遇到低气温。研究发现,周期蝉的成活率与其生长周期是正比关系。
C、关于周期蝉的生长周期规律,古尔德认为周期蝉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很好地避开自己天敌的质数生命周期,不会有很多机会与天敌相遇。
D、关于周期蝉的“质数周期”规律,科学家一直没有解开谜团,但是只要搞清周期蝉控制时间的原理,以及他们的遗传方式,就可能从根本上解开周期蝉的秘密。
(2)、对周期蝉的特性,科学家产生的诸多疑问中,目前基本有了定论的是
①.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
②.这种蝉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会不会减少繁殖的效率?
③.周期蝉的周期为什么总是质数
④.为什么目前发现的周期只有13和17两种?
⑤.为什么大多数蝉的周期并不是这样的?
A. ①⑤          B. ②③         C.①②       D. ③④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介绍蝉的质数周期的事理说明文,读后使我们对蝉的质数周期规律及其成因假说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B、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周期蝉的生长过程、质数周期形成原因的推断、质数周期与成活率的关系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C、本文采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全面介绍了蝉的质数周期的规律以及成因假说。各层次内容之间过渡多用设问句,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D.本文的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比如标题就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点明了蝉的生长周期有一定的数学规律,即质数周期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①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②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③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④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⑤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⑥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⑦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⑧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当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小题1:下列对“飓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B.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即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
C.飓风的强风速度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但一旦抵达陆地,通常迅速偃旗息鼓。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在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的一片超低压区域。
D.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是热带风暴形成的唯一条件,与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无关。
小题3: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什么是飓风,飓风形成的条件,飓风的危害。
B.“飓风:自然的暴力”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飓风危害之大。
C.第⑧段“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当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⑤段中“有时”、“可能”等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未来农业科技大探秘
⑴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耕地变得越来越少,或者干脆消失了的时候,你吃的蔬菜、水果,甚至面条、米饭从哪里来?
⑵这好像有点儿“杞人忧天”,但现实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种威胁。不过,也不必绝望,一些农业科学家或许更早想到了这一点。只要你有兴趣接受他们的想法,你家的厨房或者阳台马上就可以变成“空中菜园”。
⑶不信?可以跟我们去西安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探一探虚实。
⑷酷热的夏天,钻进高大透明的智能阳光温室,立马神清气爽。沿着长长的走廊往里走,咦?怎么红薯在头顶?敢情红薯生长不用土,喝西北风就成。顺着藤架寻根溯源,原来红薯的根长在一个水缸里,长长的藤蔓爬满架子,然后一茬一茬的结,一茬一茬的摘……
⑸在这里游荡,一不小心就会被出乎想象的创意撞一下腰。
⑹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蔬菜,在这里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有的被吊在空中生长,有的则在水管里相互穿插摆放。真可谓枝蔓空中吊,瓜菜空中结。
“这是来自台湾的西瓜,也是无土栽培,每个小盆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孔,是透气孔。每个小盆里面有个球形网芯,网芯里面有营养液,西瓜的根系直接扎到营养液和空气房里,使瓜苗在生长期不缺氧、不缺营养……”对着一株长在水盆里的西瓜,解说员津津有味地向大家介绍道。
⑻更神的是,一个类似报架式的物件随便摆放在眼前,上面居然密密麻麻长满了生菜。原来这个报架只是个造型,它实际上是用PVC管制成的“菜畦”。
⑼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买个小水泵、几根PVC管,你自己在家都能制作。原理更简单,让水循环起来就行了,然后在水里面适当加点营养液,菜苗从管子上钻开的小孔里探出头,一点点长大。据说生长速度比地里快一倍,还没有污染。
⑽如果还没搞懂怎么制作,那就让技术人员来教你:“管道的一头是进液口,另一头为回液口,通过间断或不间断的供液,并设定好液位高度来保持管道内的液位,一般液位高度为管道直径的1/3到2/3。管道式水培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作成多种栽培造型,  A  可制成固定式,  B  可作成可移动式。管道式水培技术主要适宜于栽培矮生的蔬菜,而以叶菜栽培为主。”
正在赞叹“水管变菜畦”的奇妙,不小心一头撞上了“南墙”。抬头一看,一面直立的“墙”上竟然也长满了芹菜!
⑿这个墙是采用特制的高密度泡沫板制成。在栽培墙板间填充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水肥的“基质体”。墙上有倾斜向上的“插植孔”,蔬菜苗在特制的定植杯中培育,等成苗后直接插入栽培墙的插植孔中,就行了。
⒀“墙面立体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立体表面附着固定,也可通过在栽培墙内设钢管骨架而自立成墙,形成双面或几何垂直多面的栽培设施。”技术人员介绍说,“墙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适用于栽培各种矮生植物,包括蔬菜、花草、药材及粮食作物等。”
⒁像这种墙面立体栽培,当然比那个管道栽培更绝了,它甚至不用水。技术人员把它称为雾培或气培,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就直接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瞧瞧,节约土地又节约水。
⒂可以想象一下,用这样的方法把你家的阳台、厨房或者客厅武装一遍,做饭的时候,新鲜的蔬菜岂不是“手到擒来”?!身在都市,你还会觉得远离了田园么?你甚至被田园包围了,岂不惬意?
⒃除了“红薯空中长、水管变菜畦”,在西安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里,你还可以体验“蔬菜树上摘”的乐趣,感受“辣椒住 ‘高楼’”的新奇。虽然,这一切要真正成为你的生活还有待时日,但起码它让你看到了未来,领略了人类面对生存问题时,表现出的无穷智慧。当然,它也让我们认识到,农业其实原本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产业,它完全可以变得很有趣。                              (摘自《科技日报》)
小题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7)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这是来自台湾的西瓜,也是无土栽培,每个小盆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孔,是透气孔。每个小盆里面有个球形网芯,网芯里面有营养液,西瓜的根系直接扎到营养液和空气房里,使瓜苗在生长期不缺氧、不缺营养……”
小题4:细读文章,体会第⑾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正在赞叹“水管变菜畦”的奇妙,不小心一头撞上了“南墙”。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或写法,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利用管道栽培技术种植的作物生长速度要比在土地种植成长速度快,且无污染。
B、本文作者以导游的口吻,用逻辑顺序向读者介绍了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
C、第(10)段画线 A、B两处可填的关联词语是:既……也……
D、雾培或气培适用于双面或几何垂直多面的栽培设施,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达到节约土地和节水的效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