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州园林的花窗》。(共6分)苏州园林的花窗①游览苏州园林,走在蜿蜒迂曲的回廊上,或歇息在厅阁亭榭内,没有人不被那些设计精美、做工考究、形态各异的花窗吸引。

阅读《苏州园林的花窗》。(共6分)苏州园林的花窗①游览苏州园林,走在蜿蜒迂曲的回廊上,或歇息在厅阁亭榭内,没有人不被那些设计精美、做工考究、形态各异的花窗吸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苏州园林的花窗》。(共6分)
苏州园林的花窗
①游览苏州园林,走在蜿蜒迂曲的回廊上,或歇息在厅阁亭榭内,没有人不被那些设计精美、做工考究、形态各异的花窗吸引。透过这些花窗,墙外的景致若隐若现,亦真亦幻,别有意趣。
②苏州园林的花窗式样之多,号称世界之最。光窗框就有多边形、圆形、月芽形、宝瓶形、如意形等多种形状;窗芯更是样式无穷,变化多端,常见的有菱花、书条、套方、鱼鳞、钱纹等等,各种图纹层层相套、交错穿插,衍生出无尽的缤纷意态。花窗犹如墙之眉眼,以其多变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使之顾盼有姿。它既可使平直的墙面一扫沉闷、单调之感,又可因不同的光影搭配,而在白粉墙上“绘就”一幅幅水墨画,美不胜收。
③苏州园林的花窗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图案中有许多象征文人风雅的符号,如植物中的松、柏、竹、兰花、菊花、荷花、梅花,还有表示高洁的冰纹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得中国“书画同源”之助,苏州窗饰图案中还有用文字塑成、连缀成诗句的“诗窗”,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如退思园“九曲回廊”,廊壁上开辟了九孔图案雅致的花窗,分别砌上李白《襄阳歌》中的名句“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九字,诗被物化了,景被诗化了,诗境、园景融成一体。
④苏州园林的花窗还是裁剪风景的取景框,它丰富着景致的层次和色调,使人置身于咫尺之地,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观赏效果。透过一个又一个花窗,看园中竹树摇曳,楼阁隐现,顿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更有旭日夕晖、春华秋实,替换着窗中的色彩和形态,使整个园林充满诗情画意。
⑤历代造园家匠心独运,把苏州园林中的每一个景点都建造得非常精细,即使是那些花窗,也都是一件件艺术品,经得起把玩,耐得住寻味。(选自《瞭望新闻周刊》,有改动)
小题1: 第二段中为什么说苏州园林的花窗“犹如墙之眉眼”?(3分)
答:                                                              
小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印证了文中的哪一个说明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材料】
狮子林小方厅北面的天井后墙上,有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一字儿排开,分别塑有古琴、棋盘、书籍、画卷的象形图案,表示琴、棋、书、画的“四雅”含意,并在这些图案周围用梅花、石榴、荷莲及藤蔓维系。
答:                                                               
答案

小题1: (3分)花窗造型多变,纹饰精美(1分),既可使平直的墙面一扫沉闷、单调之感(1分),又可因不同的光影搭配,而在白粉墙上“绘就”一幅幅水墨画,美不胜收(1分)。
小题2:(3分) 上述材料印证了文中“苏州园林的花窗是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这一说明内容(1分)。因为这些花窗的象形图案,表示了琴、棋、书、画的“四雅”含意(1分),连同周围的梅花、石榴、荷莲及藤蔓等,都是象征文人风雅的符号(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本段中摘此花窗的特点和所产生效果的句子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材料中“古琴、棋盘、书籍、画卷的象形图案,表示琴、棋、书、画的四雅含意”一句表达的是人文文化,根据这个信息点,从文中找到信息相关的句子。
举一反三
(11分)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女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12,有删改)
小题1:如果说“鸟巢”因其雄伟壮观,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的建筑风格,那么“水立方”,则因其             ,展现出一种                  的建筑风格。(2分)
小题2:本文(一)中划线的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小题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小题4:“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小题5: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
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小题1:①段划线句子中的“不完全”三个字可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2: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2分)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3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小题1: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塔,其特点是浑厚坚固,设计精巧。
B.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C.“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该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D.“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该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小题2:关于短文第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可以分为二层,其分法为“……极为壮观。// 振风塔结构奇特……”
B.第一层按时间顺序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
C.本段第二层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
D.“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一句通过游人的感受突出振风塔的特点。
小题3:对原文信息筛选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迎江寺振风塔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
B.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尊,古称万佛塔。
C.振风塔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
D.振风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
小题4: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
(2)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3)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A.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B.举例子、打比方 、摹状貌
C.列数字、打比方 、作诠释D.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
小题5:文中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的一个句子是
A.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B.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C.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D.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的?(4分)
小题2: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3分)
小题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4:语言品味。(4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句中加点的“艺术”和“技术”能交换位置吗?说说你的理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许祎的《风过留名为哪般》,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2012年8月,台风“苏拉”、“达维”的联袂演出刚刚谢幕,第11号台风“海葵”便又高调登场。短短的一周时间左右,三场台风相继而来,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不禁让人们谈“风”色变。但同时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台风都有个好听或者“洋气”的名字。台风到底是怎样命名的?究竟是谁给台风取了这些好听的名字呢?
②我们现在所说的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按照强度的不同,依次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③20世纪初,人们为了对台风进行区别、播报及研究,开始了对台风的命名。但是各个国家、地区对同一个热带气旋往往叫法不一。为了避免名称上的混乱,方便台风播报和研究,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亚太地区台风委员会在第30次会议时决定,制定出一套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命名表进行统一命名。 
④这个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出10个名字。根据国家和地区首字母的先后顺序将这140个名字按照14个一组进行排列。从2000年起,开始循环、重复地使用这套命名表。生活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人们每年大约要经历27个的台风,近十几年次数有所减少。因此,140个台风的名字几乎为每6年轮回一次。
⑤一般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极其动听或者比较“温柔”的,一方面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尽可能小些,另一方面则希望台风的到来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大多是根据各国家、地区有名的花、鸟、动物或一些神话传说等来命名,规则是容易发音、长度不超过9个字母(三个汉字)。
⑥同时规定: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为了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这次台风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让它永久地占有这个名字。此时命名表中空缺出的这个名称则由原提供国再重新推荐。
⑦ “龙王”是我国最初提供的十个名字之一,寓意是中国的雨神龙王。2000年从菲律宾附近生成的第2号热带气旋曾使用过“龙王”这个名字。但这个“龙王”在加强为热带风暴后,很快便减弱了。在2005年时,第19号热带气旋成为了新一届的“龙王”,这个“龙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后,一路肆虐,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亚太地区台风委员会第 38届会议决定将“龙王”永久性地命名于这次台风,“龙王”从此便退出了台风名册。同时中国需要提交新的台风名字“海葵”替代“龙王”。
(选自《北青网》2012年8月,有删改)    
小题1: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删去。(3分)
小题2:下面是CCTV天气预报中关于台风 “珊珊”的预报片段。请你结合本文,简要回答珊珊向妈妈提的问题。(4分)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2013年)第2号热带风暴“珊珊”于2月22日上午在南海西南部海面上生成……
珊珊:妈妈,我刚才听了天气预报,台风“珊珊”过两天可能要来了。可是,这个和我“重名”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2分)
妈妈:                                                                
珊珊:喔,原来是这样!那怎么用了个女孩名呢?(2分)
妈妈:                                                                
珊珊:看来我也要“名副其实”,学得温柔点。
小题3:作者以“龙王”为例可谓一举多得,请分点列举以“龙王”为例的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