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无人侦察机”——纸鸢①什么是间谍?刺探敌方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间谍不仅要搞到情报,最要紧的是能将情报传递出去。古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无人侦察机”——纸鸢①什么是间谍?刺探敌方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间谍不仅要搞到情报,最要紧的是能将情报传递出去。古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无人侦察机”——纸鸢
①什么是间谍?刺探敌方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间谍不仅要搞到情报,最要紧的是能将情报传递出去。古代的邮驿、烽火台虽能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驯养,一般间谍是不用的。于是,古人发明了不需驯养的“鸽子”——纸鸢,作为间谍情报传递工具。
②纸鸢是什么?就是大家会玩爱玩的风筝,“鹞子”“木鸢”“飞鸢”就是它的俗称了。
③纸鸢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其造价极低。而在纸鸢出现之前,古人早就设计了一款“无人侦察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木鹊无需空中加油就能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科技的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④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xī)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⑤纸鸢,制作简单,控制方便,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解了垓下之围的。
⑥纸鸢也相当有实用性,可以飞得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pī)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当时田悦虽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扬长而去”。
小题1:结合选文,请你说说纸鸢作为“无人侦察机”的独特之处有哪些?(4分)
答:                  
小题2: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答:                  
小题3:选文第③段中“纸鸢相当于是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中的“相当于”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造价成本极低②制作简单③方便控制④有实用性 每点1分,共4分
小题1:说明发明纸鸢的原因。(或纸鸢是用来传递情报的。)  2分
小题1:示例:如去掉,纸鸢就成了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而在纸鸢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木鹊,这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2分
解析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无人侦察机”特征即可。
小题1: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小题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旌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小题1:对这段文字的大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小题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4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四季景色变化,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这两段文字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理。
C.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一些成语。
D.“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小题2:文中的划线句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②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就成了卷积云。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⑥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⑦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⑧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⑨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⑩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⑪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话紧紧抓住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四个说明对象,介绍了这几种云的形状、位置和出现时间。
B.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和高积云能带来雨雪。
C.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摹状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小题2: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2分)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说明文,完成小题。(13分)
“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广州”动车组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小题1: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文章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请具体概括高速铁路有哪些特别的要求?(3分)
小题3: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下列句中划线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小题5: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动物睡觉的秘密(堂 文)
①有人说,拿破仑每天只需要睡4个小时的觉,万不得已时,他还骑在马背上睡觉。但他骑的马比他睡得还少,通常3个小时就够了
  ②动物睡觉的多样性使动物研究人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颈鹿的睡眠更少,它们每天只需睡两个小时,而蝙蝠和条形鼠以20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着睡懒觉的纪录。
  ③在动物王国,在睡觉的技巧方面有真正的高手:某些动物站着睡觉(大象、马、绵羊)或者单腿站着睡觉(鹳);某些动物睡觉时头朝下(蝙蝠);某些动物在水里睡觉(海豹、河马);某些动物睡觉时睁着眼睛(鱼)或者只闭上一只眼睛(海狮、海豚);某些动物甚至可能在飞行中睡觉(信天翁)。
  ④“它们为什么这样做?”“它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为什么无法这样做?”
  ⑤这是人们在研究动物睡觉时经常提到的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解开这个深奥的谜,即人和动物到底为什么必须睡觉。自人类诞生起就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但对睡眠的研究在约7年前才开始盛行起来,脑电图的应用使人们可以连续地记下大脑里产生的电流。从那以后,研究人员试图用越来越完善的方法揭开睡觉的秘密。
  ⑥对这个秘密最重要的认识之一是:确实所有的动物都睡觉。如果它们因受干扰而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那么它们会像人一样“补觉”。动物长期不睡觉也会死亡。
  ⑦科学家们早先注意到:动物体积越大,睡觉越少。这是符合逻辑的,人们可以认为,牲口体积越大,它在天敌面前躲闪的机会就越小。这个论点适用于马、长颈鹿和牛,它们以吃草来消磨大量时间,并且不能很好地隐蔽。但使这个论点站不住脚的是,大象只睡4~5个小时,也属于睡觉少的动物,尽管它们几乎没有天敌。狮子虽然体积不小,但睡眠多达18个小时,是极其明显的爱睡懒觉者。这使更多的人认为,睡觉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联。食肉动物睡得最多,食草动物睡得最少。
  ⑧在睡觉习惯方面,动物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动物有固定的入睡习俗:黑猩猩每天晚上都铺“床”,把自己的“枕头”拍松,还找一个偎依的伙伴;马戏团里的大象会兜圈子;狐狸、狗和猫则舔净自己的皮毛;仓鼠和家鼠睡觉时把自己的“卧室”变暗。幼小动物的睡眠时间原则上要比成年动物长。
  ⑨不仅如此,所有的哺乳动物在睡觉时也经历相同的阶段:深睡阶段、短波轻睡阶段和活跃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
小题1:动物睡觉的秘密有哪些?(5分)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子中“通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第④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小题5:简要说明“动物体积越大,睡觉越少”不完全正确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