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小题。(10分)闲话白菜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小题。(10分)闲话白菜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小题。(10分)
闲话白菜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几种特征。(3分)
小题2:.结合语境,任选一题,说说划线词语的作用。(3分)
(1)“据考证 ,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2)“白菜食用方法很多,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小题3:.请你结合选文和以下材料,说说志愿者为什么被称为“白菜”。 (4分)
“小白菜”是指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他们身穿绿白相间的制服,大都是来自上海高校的“80后”、“90后”大学生。在世博园区里,每天都有数千名随处可见的“小白菜”在忙碌着,分发地图、指引线路、维持秩序、处理突发事件……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即使受到游客不理解的怨言,让他们成为了受气的“小白菜”,他们也一如既往地微笑、周到服务,各界领导和广大参观者给予了这群“小白菜”很高的评价。
答案

小题1: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3分,每一点1分)
小题1:(1)不能去掉。其理由是:“据考证”是根据资料考核证实并作出了一定的结论,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空捏造(2分)。若去掉,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1分)。(判断错,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
或者:(2)“仅”表范围小的副词,表示“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2分,意思接近亦可)。“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表示没有遗漏,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1分,意思接近亦可)。
小题1:①志愿者穿着绿白色相间的志愿者服装,和白菜的颜色相似;②他们在世博园里随处可见,和白菜一样普通;③志愿者在工作期间十分辛苦,还时不时到处受气,好比电视中受气的“小白菜”;④志愿者任劳任怨、周到服务的形象,和白菜一样深受大家的喜欢。 (4分,答对任意两点得全分)
解析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几种特征。
此题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
小题1:.结合语境,任选一题,说说划线词语的作用。
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两个小题的解答都要从这方面考虑。
小题1:.请你结合选文和以下材料,说说志愿者为什么被称为“白菜”。
此题要结合选文和所给材料分析。要从“白菜”的用途,白菜的颜色,白菜的良好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龙卷风》 一文,完成小题。(10 分)
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广泛。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 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但是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可以事先预测出来,气象雷达就是监视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小题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照抄原文不得分)。(4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完成小题。(13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②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③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④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⑤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小题1:.阅读本文,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各有什么样的风格?(4分)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30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小题1:、文中的说明顺序是(    ).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总-分-总顺序
小题2:.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
小题3:.文中“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
小题4:.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4分)
小题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6:.《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一条课文内,一条课文外)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分)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油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以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在房内外装有热交换器,在地下室装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将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加热,热量通过热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起了新的变化。当太阳升起后,太阳热转换的电流直接驱动洗衣机、冰箱、收音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断地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的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则可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为更换电池而烦恼。
太阳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源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源。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沐浴阳光下的太阳城,没有噪音,没有废气,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这多么美好啊!因此尽管有很多难题,太阳能技术仍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中,无数的新工艺、新方法也得进行试验,但太阳能开发的前景十分乐观。德国有的企业已开始出口某些太阳能系统,这些系统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特别有用。
可以预见,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崭新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小题1:、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各是什么?(2分)
小题2:、与一般能源比较,使用太阳能有哪些优越性?(3分)
小题3:、第五段第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4:、第六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段中有何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民居奇葩 (9分)
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土楼,充满神奇的山寨气息。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卫盗匪的***扰和土著的排挤,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住宅,并不断进步发展,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100至200多间房如柑瓣状均匀布列各层,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历经两三百甚至五六百年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技术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们崇尚圆形,把圆形当天体之神来崇拜。主人认为园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这些都体现了土楼人家的民俗文化。圆墙的房屋均按八卦形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充分显示它突出的内向性、强烈的向心力、惊人的统一性。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儒家的思想及其文化特征。有一座土楼,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以和为贵,便用正楷大字写成对联刻在大门上:“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强调了儒家立身的道德规范。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均等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达到惊人的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无混乱。土楼内所存在的儒家文化遗风,让人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
小题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它的最大特点是            (2分)
小题2:、第二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突出了土楼的          功能。(3分)
小题3:、第二段中“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4:、客家先民为什么要把土楼建成圆形的?(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