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年话惜时》,完成题。(18分)①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新年话惜时》,完成题。(18分) ①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②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倍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③有些人虚掷光阴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注释1)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注释2)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④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⑤岁月流淌,年齿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注释: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小题1: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请写出第②段作者说的“七扣八扣”中的“扣”所包括的内容。(3分) 小题3:认真阅读第②③段,说说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仔细阅读选文第④段,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小题5:请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4分) |
答案
小题1:我们要珍惜时间 或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小题2:天真年少的岁月、年老体衰的时光、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 小题3:举例论证,举古往今来名人珍惜时间并有所成就的事例来证明时间有限、不能虚掷光阴的观点。为论证提供事实依据。 小题4:首先指出有效地利用时问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然后以残疾人成功的事例来证明即使天资等条件不利,只要珍惜时间也会获得成功。 小题5:略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可以自己概括。 点评: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1. 从标题入手; 2. 根据论点出现的位置;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是结尾。 3. 从论据看,所举事例证明共同观点; 4. 分析各段内容; 5. 从语言标志看。 小题2:试题分析:从选文第②段“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可以得到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概括。 点评:分析词语的指代义,就要分析词语指代的对象,从内容看,指代的对象是人、事、物等;从形式上看,指代的对象是词语、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指代词语在后,指代对象在前。所以,寻找指代对象,要仔细阅读指代词语的前文,由近及远,直到准确定格为止。如果在上文找不到,就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小题3:试题分析:从第②段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第③段“94岁的罗素(注释1)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可以看出这两段主要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这里的事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名人共同的特点,因为珍惜时间而拥有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是事实论据,为了证明:时间屈指可数,不能虚掷光阴却浑然不觉。 点评: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小题4:试题分析: 第④段第一句话“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作者在这里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作者说“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最后总结出观点:“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点评:分析论证过程的题,整体把握议论语段,其中包含四点:一是明确语段中观点性的语句(一般来说此类语句常在段首或段尾);二是明确论据的类型;三是明确语段中的论证方法;四是明确语段的结构。 小题5:试题分析:可补充的道理论据比较多,如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事实论据,可补充的也很多,如“北宋的司马光制作了警枕,来提醒自己,时间宝贵,用警枕睡觉,一惊醒就又读书写作,才有了后来的《资治通鉴》” 点评: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支持和证明论点的根据。概括起来,论据分为两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求补充论据的试题在议论文阅读考察中频频出现,怎样补充论据呢?补充论据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休闲就是干点别的 ①我认识一位作家,他的休闲方式,有些奇怪。 ②他是写小说的,每天下午3点开始创作,一直工作到凌晨时分。早上9点到中午是他的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却写起了杂文,有些被报刊要了去,而大部分积压在他的电脑里。 ③如此算来,他每天要写作12个小时左右。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写杂文和写小说是两回事,写杂文是休息和放松,写小说才是工作。 ④我百思不得其解。 ⑤文人的休闲方式大都如出一辙:停下笔来,喝口茶,抽支烟,与小儿打闹一番。如此这般的有鲁迅、丰子恺、老舍等等。 ⑥其实我也如此,每周工作5天,到了双休日,就和小儿在嬉闹中度过。 ⑦如果像那位作家那样,工作时间是写小说,休闲时间是写杂文,那岂不是太过劳累? 但那位作家对我说:“休闲,就是干点别的。” ⑧这句话非常精要,耐人寻味。所谓休闲并不是另辟蹊径,非要找一件与工作毫不相***事,休闲就是“干点别的”。 ⑨对于写小说的作家来说,写杂文是休闲;对于写杂文的作家来说,可能写小说是休闲;对于登山运动员来说,下山就是休闲;而对于户外运动者来说,登山就是休闲……休闲并不是睡眠,也不是去酒吧、茶馆。 ⑩有一个故事,一个猎人每天在山林间奔波,寻找野兽的踪迹。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停下来,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给地上的蚂蚁,然后挑拨蚂蚁进行搏***,他就在一边乐得手舞足蹈。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开心,猎人说:“假如一把弓经常满弓,那它就会失去弹性。” 如何减轻工作压力,如何保持工作动力,就是千方百计干点别的,不要让精神的“弓”绷得太紧太长,否则,就会失去弹性,无法发射箭了。 小题1:文中提到“我”认识的一位作家的休闲方式奇怪在哪儿?(2分) 小题2:在“我”看来,文人的休闲方式都是怎样的?(2分) 小题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⑩的故事内容,并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3分) 小题4:谈了本文以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休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一名学生的休闲方式可以有哪些?(3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把握自己 人,作为会思想的芦苇,不屈不挠,宁折不弯,自有其刚强的一面。但有时候人又会变得十分柔弱,经不得风吹,受不了浪打,一阵寒流突袭,就会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而要保持自己的本真,不迷失,不退化,不变异,最要紧的就是把握自己。 把握自己,就是时时拥有一颗清澈的心,拥有一片明朗的情怀。看问题尽量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处理事情学会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为人,不贪,不妒;处世,不谄,不骄。就是时刻保持平常之心,不好高骛远,不走极端。 同一块土地,可生长稻谷,也可能滋生杂草,这与土地无关,关键是看是什么样的种子。稂莠草任你施什么样的肥料,也结不出谷穗。 把握自己,你不是大树,你也不能老是背靠大树,再大的树,也只能给你一个季节的阴凉,你没有权利老是躲在别人的屋檐下,再大的屋檐也只能给你挡一时的风雨,不能为你遮蔽一冬的寒风。相信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生活中的奇迹。靠自己的智慧,才能编织遮风挡雨的绿伞,让你安然走过风雨。把握自己,纵使前面有山,,再高的山你也能攀上顶峰, , 。世界,相信汗水,而不同情眼泪;生命,可以迎接挑战,但应拒绝退缩。 把握自己,就是让自己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捷径,一切胜利之花,无不靠汗水辛勤地浇灌。把握自己,只要方向不错,何惧长夜漫漫。把握自己,就是让自己明白,你不是太阳,世界不会围绕着你转;你不是高山,没有谁仰望你头顶上的风景。在你生命的田野里,唯有“今天的麦穗”最实在,最生动,最可靠。如果你盲目等待最大的“下一个”,也许你只能收获冰雹之后的哀叹。把握自己,不要总说光明太少,只要你愿意燃烧;不要哀叹温暖不够,只要你原作炭火。 把握自己,你不是沙漠里的胡杨,可阅尽千年秋色;你不是珠峰的山岩,可抗拒万年的风霜。我们都是时间旷野里的一枝弱柳或是一片枫叶。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悲观,是一片秋叶,就尽力渲染一片金黄;是一块烁石,就铺平前方的坎坷。 泥土,只有足够的深厚和踏实,才能滋长绿色的希望;水滴,只有融入到海洋,才能扬起生命绚丽的浪花。大道有大道的宽敞潇洒,小路也有小路的情调弯弯。小鸟拥抱蓝天,鱼儿安翔水面。 把握自己,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容易锐化为贪饵上钩的鱼,把握自己,不能心浮气躁,否则,就会蜕变成随波逐流的浮萍。 如果此时恰逢你生命的雨季,诸事不顺,“喝凉水也塞牙缝”,其实,这正是你以出世的精神锻造自己的韧性的时候,这时,你切要把握自己,为生命制造阳光,为未来收藏阳光。始终坚信“阳光普照,阴霾自散”的哲理,如果能把阳光嵌在心底,那么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春天,你生命的芦苇将时时充满生机。 小题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说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任选一句作答)(3分) ①一阵寒流突袭,就会把自己弄的面目全非。 ②如果能把阳光嵌在心底,那么你的人生处处都是春天,你生命的芦苇将时时充满生机。 小题3:联系前文,为第四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3分) 小题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3分) 小题5: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把握自己。(3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6分) 谈 自 立 ①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小题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简要叙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联系选文并结合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对“自立的内涵”的理解?(4分) 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自立,是那波澜中高扬的风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向我们诠释自立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③段中球王贝利说 “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作者为什么认为“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成功》一文中认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请你结合季羡林的观点以球王儿子的口吻来反驳球王,你能帮球王的儿子说服球王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11 分)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小题1: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4分) 答: 小题2:指出下列句中横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答: (2)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答: 小题3: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
阅读《“退一步”的智慧》,完成题。(10分) ①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总督大人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闹得满城风雨的画给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从此对他毕恭毕敬,再没有诋毁之作传出。 ②张之洞和李鸿章是死对头,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也顺理成章成为张之洞的政敌。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时,接替他位置的人恰巧就是李瀚章。一路上,李瀚章的心里都在打鼓,两广本来就贫穷,张之洞在任时又做了不少大事,粗略算一下,财政亏空应该有2000万两银子,相当于国库三年收入的总和呀,这个烂摊子,让人如何收拾?因此,见面时,李瀚章根本没给张之洞好脸色。出人意料的是,在交接财务时,张之洞却说:“省库还有200万两银子,都留给你用吧。”李瀚章惊得张大了嘴巴,按说,他如此敌视张之洞,就算有盈余,张之洞也应该挥霍一空,不给他留分文,没想到,张之洞却选择“退一步”,为他的上任铺平了道路。至此,李瀚章对张之洞再也恨不起来,日后还帮张之洞躲过了一次弹劾。 ③在得理时,没有咄咄逼人更近一步,而是弯下腰来后退一步,正是这后退的一步,让张之洞轻轻松松地得到了百姓的尊重,获得了才子的效忠,化解了政敌的仇恨,让他最终成为晚清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④“退一步”是一种交际智慧,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小题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小题2:文章第②段讲述李瀚章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列举两句名言,作为本文的论据。(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