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知识的责任罗家伦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②担负学术责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知识的责任罗家伦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②担负学术责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分)

小题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第②节划线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2分)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小题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苦”,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答案

小题1:(2分)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小题1:(2分)(1)学术责任    (2)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小题1:(1)搜集事实根据,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2分)
(2)不能,三个例子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3分)
小题1:(3分)A
解析

小题1:论点的位置,开头、结尾、中间,本文的开头段即点明中心论点,结合下文的论证过程即围绕开关段展开,即可得到印证。
小题1:要注意找到相关原文,从文中提炼。空中涉及的文章主要是前三段。
小题1:第一步在文中有解释,摘取即可。第二步要结合上下文,看这几个事例之间有无逻辑顺序,与上下文之间是否存在搭配照应。
小题1:A中的陶渊明“拂袖而去”,与观点中的“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相悖,所以不能证明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低头看路
⑴那日,一外地书法家来访,坐而论道,谈起做人的姿态。我与他都颇多感慨:有些人表面气势如虹,实则庸碌平常;有些人看来谦逊若水,内心却气象峥嵘……实在是形形色色,乱花渐欲迷人眼。
⑵临走时,他送我一条幅,上书“低头看云 云在脚下”。乍看,不合逻辑。细想,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站到很高的境界,低头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⑶书法家的意思很明确,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现在我每天都用这条幅来教育自己,因为我曾是个白眼望天之人。
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低调是一种自我放松。低调,自由、随意,犹如松散的泥土,适意且散发芬芳。高调,则紧张、僵硬,好似绷紧的缆绳,给人随时会断裂的担忧。
⑸低调生活犹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对环境的友好,而低调生活是对周围人群的亲善。低调的人,总在根据周围人的情绪和感受,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一个人的低调生活,其实质不是强调自己,而是让别人舒适。
⑹走在路上,有些人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蛮横霸道;有些人满脸阳光,仁慈悲悯,谦卑感恩。你喜欢谁?美国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凶狠张扬的人比那些低调谦恭的人出车祸的几率要大10倍。通过这个结论不难理解:高调的人既然与人争长短,又怎能不与车争快慢。
⑺低调还是高调,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只和品行与境界有关。相对于高调,低调生活虽不风光,却十分惬意。没有独处高处的恐惧,没有随时与人PK的焦虑,没有被人揭穿的担忧。低调的生活,是没有泡沫和水分的生活,很自由实在,随心所欲,无须顾忌什么,只需关注生活本身。
⑻中国圣人有言:“智者乐水。”而常识又告诉人,水往低处流。可见,人选择低调如同流水选择低处,是一种智慧。
⑼高调,犹如吹一只气球,一个小小的针孔,也能将炫目的华丽毁于瞬间;低调,像一颗铺路的石子,将自身安放在低处,安全且踏实。高调的人张牙舞爪,像只螃蟹,总是想伺机横行别人的领地,令人反感;低调的人,像一棵彬彬有礼的树,不越规,一身绿色,让人喜欢。
⑽低调的人,总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作家二月河说:“人生最底层有个好处,就是无论从那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一个低调的人所走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在向上攀登。正如一颗星星不会在水沟里呆很久,因为它的家园在天空。
⑾不高估自己的力量,是一种幸福之源。西方大哲罗素先生如此解释其中原因:“一个低估自己的人,永远因成功而出惊;至于一个高估自己的人,却老是因失败而出惊。前一种出惊是愉快的,后一种是不愉快的。所有过度自大是不智的。”
⑿我感谢书法家送我的这幅字,同时我的意识里常常出现一些低矮的树。它们站在山顶,风过处,谦逊地低头。然而,云,却在脚下。
小题1:开篇为什么从书法家的来访写起?(2分)
                                                                              
小题2:书法家送给我的条幅“低头看云 云在脚下”的含义是什么?用文中的两句话回答。(2分)
                                                                              
小题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阅读⑶—⑾段,根据文章内容概括。(4分)
                                                                              
                                                                              
小题4:全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论证阐明道理。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其作用。(4分)
                                                                              
                                                                              
小题5: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低调生活和高调生活你更欣赏哪一种?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0分)
养成好习惯
①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②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③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④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⑤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⑥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⑦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小题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贯穿全文的观点(2分)
                                                                              
小题2:题目是《养成好习惯》,综观全文作者主要列举的好习惯不包含的一项是(   )(2分)
A:早晨早起              B:讲文明懂礼貌             C:勿以善小而不为
D:顾虑他人              E:珍惜时间                 F:吃苦耐劳
小题3: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在文中列举古人的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请你找出来(2分)
                                                                              
                                                                              
小题4:这篇文章除了列举大量的事实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外,还运用了什么重要的论证方法?
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2分)
                                                                              
                                                                              
小题5:第③段在论述如何养成“重礼”的习惯时,作者的看法是                                                                              
                                                                              ,其原因是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10分)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思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赢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嗓,成为美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别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小题1: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俗语说起,以“铁”喻___________;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______________。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小题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齐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批,为什么?(3分)
小题3: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最近,国内不少实体书店相继***,就连如雷贯耳的外资书店“贝塔斯曼”,都因无力撑持而黯然退场。以前遍及大街小巷的书店,都渐渐从街面消失,犹如经历了一场看不见的文化飓风。
②这不仅是书的厄运,也是报纸、杂志和一切纸媒的厄运。当网络阅读和网络销售渐成主流人群的生活方式时,纸媒的适度退场便成为必然。屏幕一开可知天下事,鼠标一点可购天下物, 便捷、高效、全能。信息时代摧枯拉朽的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汇成时代潮流,来势汹汹,无可阻挡。
飓风好生了得,可飓风之下,寸草不生么?非也。环顾四周,上海的“季风”、北京的“万圣”、台北的“诚品”、南京的“先锋”、杭州的“枫林晚”、广州的“学而优”……他们依然挺立着,风姿绰约。这说明,纸媒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彻底消亡,手指对纸质的触摸,眼睛对书籍的温情,耳朵对翻书声的享受,再加上咖啡与清茶的氤氲缠绵,注定了这样的传统阅读是人类不离不弃的伴生物。
④其实,令人忧虑的不是书店的减少,而是阅读人群的稀少。有资料显示,欧洲年均每人纸质书阅读量,是中国人的近20倍。只要留意一下眼见为实的世界,看一眼欧洲的城际火车,瞅一眼日本和中国台北、香港的地铁,那种人手一册的安静场面常常令人心仪称羡。论科技,人家不比咱们落后吧,可为何人家的阅读习惯依旧“古典”?那是因为,纸质阅读早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有幸福存焉。
⑤学者易中天曾用“危言耸听”的句式道出了他的“读书观”,即所谓“开卷有益,读书无用”。乍听之下如入五里雾中,然细究之下却发现藏有深意。当一个民族的读书动力主要来自于“实用”,而非源自于“进益”,那么,要指望形成全民阅读之壮观美景,恐怕遥遥无期。只有全社会凝成“不顾无用,只要有益”的读书共识,才有可能造就风清气正的读书氛围。
⑥书店***不可怕,可怕的是蛰伏其后的支撑精神的坍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书店之“拯救”,仅靠政府的“象征性拨款”,虽可小范围救燃眉之急,但终究难以力挽狂澜。唯有由此出发深刻反思“人与书”的关系,才能保住和建立一座座文化地标,抵御来自花花世界的侵蚀,使之成为人们心灵的港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小题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3:在文章中,作者一方面认为书店***“不可怕”,另一方面又表示“令人忧虑”、“可怕”,这是否矛盾?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小题4:在信息时代,“当网络阅读和网络销售渐成主流人群的生活方式时”,纸质阅读、纸质书信往来、上门拜年等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离我们远去。请从生活中撷取一例,简要阐述你的看法。(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何涛的《一生干好一件事》一文,完成小题。(16分)
①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目标高也不高,低也不低.人生的要诀就是:一生选择一项事业,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认认真真干好,千方百计做精,无论天分如何,一定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②历史长河哺育几多圣贤,现实社会又锻铸几多人才,但芸芸众生,“常人”居多。像曹雪芹,虽蓬户瓮牖、绳床瓦灶,却把辛酸的血泪滴于纸上,凝成一部绝世红楼;像麦哲伦,作环球航行成功,宣告地球方圆之争的结束,他们锁定一个目标,百折不挠,终于取得成功。他们在做这些事前,也并非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并未预见最后能够摘星揽月。他钔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穷其一生都要做好这件事。
③对于摘得硕果、功成名就的大家,我更多的是怀着一种不可企及的尊崇和敬畏,我们很少有他们的献身精神.但是,对于默默无闻,一生选择干好一件事的平凡者,我怀着的则是一种感念和敬佩的心情,不管他***事情是大事还是小事、是脑力还是体力、科技含量有多高、最后成功与否。
④柳编编得好,石凿凿得好,钉鞋钉得好,看门看得好……这些人算不上聪明,在人们眼里似乎有点笨,老实人一个。但他们心地良善,勤劳质朴,做事有恒久的耐力,认准了就一直朝前走。这样的人,像田野里的无名小花,仔细去嗅,却有醇厚的香味。在我们村,六奶擅纺棉花,年轻时通宵纺棉,穗大线匀,一家人的穿戴都在六奶一人手上;七叔精于打铁,制作的镰刀锋利无比,十里八乡的都用他打的镰割草割麦。我大哥不惜气力,盖房修屋,总干搬砖掂泥的活儿;而谁家红白大事待客,挑水烧火这活儿又非八弟莫属。仿佛他们都是村人离不开的角色。和曹雪芹、麦哲伦,大哥与八弟们固不能一比,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生围绕一件事,而且把这件事干得十分精道。
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件事情,够我们一辈子去探索研究。俗语曰:行行出状无.人生机遇不多,要想求得立身之本,必得找准位置,一生真正干好一件事。我们没有高深的学问去攻克尖端的科学技术,但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恒心,有一颗爱心,去做好一件哪怕再平凡再琐碎不过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摈弃浮躁,安身立命,尽心尽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不枉此生了。
⑥人生苦短,略—踟蹰,就白发苍苍;稍一放纵,便一事无成。我们何不趁着年轻,干好一件事呢?
小题1:围绕“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一论点,作者从哪三方面加以论述?(6分)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窖。(3分)
小题3:对于摘得硕果、功成名就的大家和一生选择干好一件事的平凡者,作者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小题4: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一生干好一件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B.一辈子能真正干好一件事就不错了,就没有虚度人生。
C.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一定需要有高深的学问。
D.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