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或根据词义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
(1)亵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文中的原句或短语来回答。
(1)什么是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算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至少两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中划横线句子再列举一个历史或现实中有名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并简述相关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为什么对不敬业者既“从学理方面说”又“从事实方面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谈谈你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轻慢,不敬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2.(1)“主一无适便是敬。”或“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或“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4.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答案“略”。
5.从理论到实际论说其危害性,增强说服力。
6.这种说法绝对化。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固然是美的、可赞颂的,但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享受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表述可以不同,只要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结合全文看,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读书而言,你如何理解“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有关武侠、言情、凶***、魔幻方面的网络小说风靡校园,某些中学生对这些书非常痴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节选自《语文读本》九年级·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取那些读书的好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或根据词义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
(1)[亵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 
2.请用文中的原句或短语来回答。
(1)什么是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算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中划横线句子再列举一个历史或现实中有名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并简述相关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为什么对不敬业者既“从学理方面说”又“从事实方面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谈谈你对文中加粗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或根据词义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
(1)亵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
2.请用文中的原句或短语来回答。
(1)什么是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算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中划横线句子再列举一个历史或现实中有名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并简述相关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为什么对不敬业者既“从学理方面说”又“从事实方面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谈谈你对文中加粗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弱者“三不”
高兴宇
  美国《数学月刊》曾刊载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三名男子参加一场投飞镖游戏。每个人都用飞镖去攻击他人的气球。气球被戳破的要出局,最后幸存的是赢者。三人水平不一,老大、老二、老三的命中率分别是80%、60%和40%。如果三人一起角逐,谁最有可能获胜?答案看似简单——水平高的赢。实则不然。一种结果是,每个人都计划把另外两个对手中的强者干掉,结果,老大专攻老二,老二、老三全攻老大,其结局是水平最高的老大最易出局,水平最差的老三最安全;另一种局面是,三人中的某个人搞私下“联合”或者“震慑”,其结果又会有所不同。
  像老三这样的弱者,如果他聪明的话,他会做到“三不”。一是“不自卑”,自卑除了伤害身心外,还会影响水平的发挥;二是“不粗心”,既不被有害的“联合”所诱,也不能被“震慑”所吓,而要静观全局;三是“不懒散”,平时多练练投镖,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在某些条件下是强者,但在某些条件下却是弱者。强者有强者活着的方式,弱者有弱者生存的哲学。趣味数学题中老三的“三不”就是弱者的哲学。
  先说“不自卑”。一些人,由于身体有缺陷,能力太平庸,或者社会地位低劣,因而产生害羞、退缩、忧郁的自卑感,离群索居,作茧自缚,毫无快乐。其实,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崇高,并不在容貌的俊丑、名位的高下,而在此人对社会的爱心有多少。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千金难换的无尽宝藏,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这座宝藏的开采程度。如果我们能将自己这座宝藏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我们就是世界上成功的人。
  再说“不粗心”。虽然处于劣势,但如果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世说新语》里有则故事,少年王祥在后母谋***自己不成后,反而出乎常人意料地去主动下跪请死,这实在是一种机智有力的应变之道。相对于其后母,王祥是个弱者,当时的他没有力量来对抗后母。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一次不成,后母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更疯狂的报复。王祥的主动“请死”看起来很傻,实则很精,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赢得孝的美名。“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的这句哲理名言讲的就是水的思维。水虽柔弱,但哪里有洼地就流向哪里,也就是从“不粗心”,因而无往而不胜。
  后说“不懒散”。永远做弱者,是不可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的。历史上的王祥没有一味地示弱,而是通过勤奋努力,后来成为王家的族长,并且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功名显赫。美国的海伦·凯勒,小时候又聋又哑又瞎。但是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追求优越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作为弱者,要想补偿不足,就应该时刻做到不懒散。这个世界是一个强者的世界,谁要想在这个每时每刻都充满竞争的世界立足,谁就必须成为强者。
  如果我们是弱者,就应该将这“三不”牢牢刻在心中。
            (选自《哲理》2010年第5期)
1、文章开头叙述美国《数学月刊》刊载的有趣数学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晰,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谈论弱者要“不粗心”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择其一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举一个事例来论证弱者要“不懒散”这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