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的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②老师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的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糟,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革命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满清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予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③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中逐渐引申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使有一千条一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统论涉及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妤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令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1.结合语境,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说“清代的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具体体现在哪些历史事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说“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我中华》这首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选文中哪一句话与这句歌词表达的意思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③段说“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这句话中的“之一”能否去掉?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并加以陈述。(例子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对清朝的怨恨。
  (2)中国从领先到落后的转折点。
2.“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
3.因为我们缺少人类普通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批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申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
4.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5.不能。去掉就说明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这太绝对化,不够准确。举例可举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答案“略”。
举一反三
成功是一种感受
  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许别人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口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口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提出论点后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成功与否,关键看结果。
D、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题型:宁夏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 A 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 B 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①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②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1.解释下列词语。
(1)滚瓜烂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段A、B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第二段加粗的句子中,“跳舞”“基本舞步”喻指什么?它所表达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①句和②句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5.第一段加粗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_________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_________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
  ②然而,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③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形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
  ④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一切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少是可读可不读的。
  ⑤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⑥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的作品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例如,他们绝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⑧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收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了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爱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⑨费尔巴哈说书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质。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中,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列车上,地铁里,我常常看见人们捧着形形色色的小报,似乎读得津津有味,心中不免为他们惋惜。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岂能把生命浪费在读这种无聊的东西上。
1.请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文意完整。
2.作者把天下的书分为哪几类?这几类书各具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第⑥段中“永恒的书”,“永恒”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第⑦段中,“相当的出入”指_________。
4.第⑧段作者引用罗曼·罗兰的话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费尔巴哈说书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根据上下文,该如何理解费尔巴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段,作者在论述什么是永恒时,列举了《论语》《史记》《红楼梦》等作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时而熟悉、时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声。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生活该是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的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蹈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1)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些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照例句写一句话。(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1)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在“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每个人都有影响力》一文,回答1—5题。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一位外国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多万棵,染绿黄沙30万亩。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 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⑤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⑥我儿子每次饭前 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着头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⑦可想而知,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链接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出理由。
【链接材料】2012年3月,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学分队携手社会爱心企业,共同为白羊小学捐建了电子阅览室,并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使用电脑。该团队自成立以来已组织了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爱心活动数十次。郭明义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在坚守中凝聚起越来越壮大的爱心大军。在他的感召下,100多支爱心分队遍布全国,成员达数万人之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父母对你的行为习惯有怎样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