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15分)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

现代文阅读(15分)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15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小题1: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1)                             (2)                                 
(3)                            (4)                                 
小题2:文章所写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填写下表说明作者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3分)
 虔诚、尊敬——             ——              ——              —
小题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4分)
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答案

小题1: ①树是伟岸的;②树活得长久;③树绝对不伤人;④树是坚忍的;⑤树会帮助人。(答对一点计1分)
小题2:以大树衬托(或对比)小草。用大树的生命悠久衬托(或对比)小草的生命短暂,用大树的声名远播衬托(或对比)小草的平凡渺小,用大树的庄严伟岸衬托(或对比)小草的柔软弱小,以此突出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答出手法得1分,答出一个对比内容得1分,答出小草的精神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3: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点1分)
小题4: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对;人们虽然会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不能自惭形秽,要豁达自信,坦然快乐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字数不够扣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文段落以中心句起领的特点,根据问题摘引这些中心句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作者的描写理解“衬托”的方法,要具体说明通过衬托表现了小草哪些特征。
小题3:
试题分析:针对问题,从文中找到描写作者行为表现他心理活动的句子理解体会,尤其要注意描写情感的词语,依次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三则材料都提到“自卑”,这是话题的中心,结合本文中作者表达的态度,联系实际谈谈“自卑”对人的影响或如何战胜“自卑”的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油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油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小题1:第④⑤两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3分)
小题2: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小题3: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它对“我”的生命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小题4: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散文《留两个柿子看树》(13分)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 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____________
小题2:、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
小题3: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3分)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3分)____________
小题5: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3分)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19分)
最明亮的眼睛是伤疤
孙亮
①六月的一天,艳阳高照。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而来,正赶往深山寺院。眼见进入上山的道路,怎奈天热口渴,脚下发软,正想在路边坐下,无意间抬头瞧见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便前往讨口水喝,顺便歇歇脚。
②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屋前浓荫下打太极,年轻人开口道:“老伯,跟您讨口水喝。”老者道:“屋里有,随便用。”“咕咕”的两碗水下去,年轻人走出了屋子,见老人刚好练完拳收功,便问道:“老伯,请问这儿离山上寺院还有多远?”“哦,你要去寺院?进香吗?”年轻人沮丧地说:“人生太多坎坷,总不顺意,活着也是苟且,愿青灯黄卷了此残生。”
③原来,年轻人少时家道中落,饱经世事沧桑,肩负家业振兴希望,不料名落孙山功名未成,棒打鸳鸯佳偶未成,生意失败事业未成,一遭遭打击让他在挫折和坎坷中日渐消沉,振兴家业的压力更让其背上了沉重的枷锁,无法解脱。
④老者静静地听着年轻人的无尽叹息,“噢”了一声,便带着他来到屋后空地。呀,只见白杨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数棵白杨参天高耸,傲然挺立,无一旁逸斜出。老者又带他来到屋前的山地,只见棵棵白杨,姿态婆娑,虬枝盘旋,比屋后的白杨矮的多、乱的多,更少了屋后白杨那向上的神韵。
⑤老者看着年轻人的眼睛,问:“同是白杨,有何不同?”年轻人想了想,说:“屋后的白杨经过了修剪,而山前的却未经刀斧。”
⑥老者捋了捋白须,笑着说:“你说的很对,屋后的白杨确经我修剪。在树生长中,难免会有诸多旁干斜出。为了让树长得笔直高大,必须要砍去些侧枝。树和人一样,都会疼的。这些刀斧之痛,在他们原本光滑的表皮,留下了一个个伤疤。你看这些节疤是否象一双双眼睛?”年轻人点头。老者接着说:“每只眼睛都曾是一个伤疤,一次刀斧之痛。现在伤口早已愈合,他们已成栋梁之材,低下头看看走过的路,会发现每次受伤其实都是岁月永恒的馈赠,每个伤口都让他们多 了一个看世界的眼睛,让他们更上一个高度。而山前那些从未经疼痛的白杨只能虬枝满身,不堪大用,最终成为炊煮之柴……”
⑦听了老者的话,年轻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是啊,你现在不就是那成长中的白杨吗?你是希望成为栋梁之材还是作炊煮之柴?要想成好材,岁月的刀斧会在你的身上留下无数的疤痕,不要怕一时的疼痛,学会把每个伤口长成看世界的眼睛吧。”
⑧年轻人思忖着,如醍醐灌顶,拜别老者大步走出山路,背道而去。“当你终于长成参天白杨之时,你会发现不见累累的伤疤,只见颗颗慧眼。年轻人,其实人生最难得的经历是受伤,最明亮的眼睛是伤疤……”一路上,老者的话不绝于耳。
⑨数年后,年轻人终于百折不挠成就了一番功业。
⑩众生芸芸,你我仿佛也如那白杨,岁月的刀斧是否也在你身上留下了馈赠,你是否还记得那伤疤的疼痛?要想成好材,就别怕那一时的伤痛,其实那每一个伤疤,都是为了让我们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让我们再攀上又一个人生的高度。(摘自2011年第8期《山东青年》,有改动)
小题1: 细读全文,请概括“年轻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小题2:阅读第③④两段,回答问题。(4分)
(1)从全文看,第③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意图是什么?
(2)第④段运用什么手 法来描写白杨树的?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画线句起什么作用?(5分)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标题“最明亮的眼睛是伤疤”有什么含义。(4分)
小题5:请站在文中“年轻人” 的角度,结合第③段文字,说说如何将“每个伤口长成看世界的眼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18分)
驼鹿花纹的秘密
文/若风尘
在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外形与普通驼鹿并无二致,但其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因为它们在丛林和寒冷中生存能力特别强,当地人管它们叫“西伯利亚丛林勇士”。在这里,花腹驼鹿受到人们的保护,不捕***花腹驼鹿的戒律更是在猎户中代代流传。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猎手遇到了一只遭黑熊袭击而受伤的母花腹驼鹿,他们将它带回村里豢养起来。次年春天,伤势痊愈的驼鹿产下了一窝鹿崽儿。猎人们发现,那些可爱的鹿崽儿的腹部并没有花纹,原来花腹驼鹿腹部的花纹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鹿崽儿渐渐长大,可是,花纹还是没有出现。猎人们越发好奇,就更加关注起来。一直等了四年,这些鹿崽儿长成成鹿,依然没有看到花纹,这让猎人们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怪事引起了俄罗斯动物学家的注意。经过跟踪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了野生花腹驼鹿的一个惊人习性:每年秋季来临,母鹿都会带领小鹿找一个荆棘丛生的地方,然后群鹿依次跳跃着穿越大片荆棘丛。因为幼鹿个子矮,所以每只小鹿的腹部都被划出了一道道渗血的伤痕。
再观察,一个令人惊叹的秘密被揭开:因为受了伤,小鹿觅食时即使吃得已经够饱,也不能躺下休息,那样会扎痛伤口。所以,它们只好一直站着吃草。这样拼命进食的好处是,在酷寒的西伯利亚冬天来临之前,每只小鹿都储存了足够御寒的营养和能量。一只鹿需要经历三个被荆棘刺伤的秋季,直到它成年。而那些美丽的花纹,其实就是这些伤痕留下的印记。
由此,动物学家们明白了在西伯利亚山林里,每年冬天因体弱而冻死的各种动物中,为什么唯独没有花腹驼鹿,同时也解开了这种驼鹿被祖辈人称做“西伯利亚丛林勇士”的原因。这一切,都和小鹿遇到的磨难有关。
纵横的伤口都能形成美丽的花纹,这不能不让人称奇。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人和小鹿遭遇的环境极其相似,当苦难来临,心存胆怯地回避,很可能是致命的,与其回避,倒不如勇敢地去正视它,迎击它。但凡成功的人,没有谁是不遭受磨难的,只有经历了,你才可能更接近成功,更理性地看待人生,很多时候,哪怕命运刺了你一刀,你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和搏击,伤口同样能绽放出另一种美丽。
(摘自《东南早报》)
小题1:花腹驼鹿为什么被祖辈称作“西伯利亚丛林勇士”?(4分)
小题2:驼鹿花纹的秘密是什么?(3分)
小题3: 母鹿带领小鹿穿越大片荆棘丛的目的什么?(4分)
小题4: 花腹驼鹿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小题5: 文中最后一段说“在人生漫长的路途中,人和小鹿遭遇的环境极其相似”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经受磨难而成功的事例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感悟春天》,回答问题(14分)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小题1:读第1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2: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2分)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
小题3:第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的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的?(2分)
小题4:第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4分)
小题5: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