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的记忆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

玉兰花的记忆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魁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用,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小题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请分条概括。(4分)
小题2: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从中你发现父亲是怎样一个人?(4分)
小题3: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4分)
小题4:请对选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任选一句加以评析。(4分)
①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②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答案

小题1:①乡情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③爱情④亲情(4分。每点1分)
小题2:认真仔细;待人友善(善为他人着想,热情好客);充满生活情趣。(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3点得4分)
小题3:①与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2分)
小题4:①a“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的形象;b.一个“又”字很含蓄,说明送花是经常的事。②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突出了生活充满情趣。(4分。只选取一句进行赏析即可,若两句都进行了赏析则以得分低的一项计入总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写了①乡里的人来向“我们”要玉兰花②我送给老师和同学玉兰花③父亲给母亲摘花、插花等具体的事,表现了乡情、师生情、同学情、爱情和亲情。
小题2:“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认真仔细;善为他人着想,热情好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可以看出父亲充满生活情趣。
小题3: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是与前文写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小题4:①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 “又”字说明送花是经常的事,“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②“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这一句写出“我”和姐姐很会那时的生活很快乐,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愉悦心情,突出了生活的情趣。
点评: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要结合文章具体的细节来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对人物的对比衬托作用。
举一反三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什幺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夭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小叫。
③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那老槐了,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也不能再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个刺眼痛心的树桩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边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老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呼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⑦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就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得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
声。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喝酒》,有删改)
小题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事件
作者感情
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
A__________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痛心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B__________
 
小题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小题3: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错误地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请你说说这种看法为什么是错误的。(3分)
                                                                              
                                                                              
小题4:请理解第⑦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5:选文中的“小儿”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请分析作者安排这个人物的用意。(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社戏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
小题2: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小题3:“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_______》。
小题5: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视觉________,听觉________,触觉________。
小题7:请谈谈你读了这几段文字的体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火 腿
梁实秋
①从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陈腐的油腻涩味,也许是不善处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当然会吃得舌矫不能下,好像舌头要粘住上膛一样。有些北方人见了火腿就发怵,总觉得没有清酱肉爽口。后来许多北方人也能欣赏火腿,不过火腿究竟是南货,在北方不是顶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馆作菜配料,绝无使用火腿,永远是清酱肉。事实上,清酱肉也的确很好,我每次作江南游总是携带几方清酱肉,分馈亲友,无不赞美。只是清酱肉要输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②火腿的历史且不去谈他,也许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泽于无意中所发明。宗泽是义乌人,在金华之东。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华火腿。东阳县亦在金华附近,《东阳县志》云:“熏蹄,俗谓火腿,其实烟熏,非火也。腌晒熏将如法者,果胜地常品,以所腌之盐必台盐,所熏之烟必松烟,气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时如法,故久而弥旨。”火腿制作方法亦不必细究。总之手续及材料必定很考察。东阳上蒋村蒋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为业,故“蒋腿”特为著名。金华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销各地。
  ③我在上海时,每经大马路,辄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钱,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至今思之犹有余香。
  ④一九二六年冬,某日吴梅先生宴东南大学同仁于南京万全,予亦叨陪。席间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边大瓷盘,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见方高寸许之小块,二三十块矗立于盘中,纯由醇酿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鲜美无与伦比。先生微酡,击案高歌,盛会难忘,于今已有个世纪有余。
  ⑤抗战时,某日张道藩先生召饮于重庆之留春坞。留春坞是云南馆子。云南的食物产品,无论是萝卜或是白菜都异常硕大,猪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较金华火腿为壮观,脂多肉厚,虽香味稍逊,但是做叉烧火腿则特别出色。留春坞的叉烧火腿,大厚片烤熟夹面包,丰腴适口,较湖南馆子的密汁火腿似乎犹胜一筹。
  ⑥台湾气候太热,不适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结果不是粗制滥制,便是腌晒不足急于发售,带有死尸味;幸而无尸臭,亦是一味死咸,与“家乡肉”无殊。逢年过节,常收到礼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大骨头很难剔除,运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烂而骨尚未断,我一见火腿便觉束手无策,廉价出售不失为一办法,否则只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识商店请求代为肢解。
  ⑦有人告诉我,整只火腿煮熟是有诀窍的。法以整只火腿浸泡水中三数日,每日换水一二次,然后刮磨表面油渍,然后凿子挖出其中的骨头(这层手续不易),然后用麻绳紧紧捆绑,下锅煮沸二十分钟,然后以微火煮两小时,然后再用大火煮沸,取出冷却,即可食用。像这样繁复的手续,我们哪得工夫?不如买现成的火腿吃(台北有两家上海店可以买到),如果买不到,干脆不吃。
  ⑧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识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张,好像是嗅到了异味,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
  ⑨美国的火腿,所谓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种东西。如果是现烤出来的大块火腿,表皮上烤出凤梨似的斜方格,趁热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颇可口,惟不可与金华火腿同日而语。“佛琴尼亚火腿”则又是一种货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华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游子,得此聊胜?
【注】①商肆:肆,铺子。商铺,商店。②砉(xū):皮骨相离声。
小题1:试从修辞角度谈谈“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这句话的妙处。
小题2:文章③、④、⑤段写了三次吃火腿经过,意义何在?
小题3:文章通过火腿,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题4:结合全文遣词造句以及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别委屈了“玫瑰”
邓皓
书店的朋友打电话说,你要的《大家》到了。我搁下电话就去了。拿到书翻开目录,看到上面有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心里就乐上添乐了。
出得店来,猛然发现书店对面原来一家批发冰激凌的小店改成鲜花店了,里面的花鲜艳欲滴。绿里面的红,红里面的紫,紫里面再呈现出黄来,真的要让人灰灰的眼睛都亮起来。
而这时让我心里有些怪怪的是:花店里居然没人。或许是小孩子们都没放学,又或者正是上班时分,所以花店寂然。让那么多花孤寂着,我有些不忍,于是,脚步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挪了过去——这时候我去当惟一的顾客,或许这店里所有的花都是为我而开呢!
“先生买花吧?刚刚进的呢!你看你看,哪里还找得到这么新鲜的花?”突然闪现出的一个女孩用左手指指旁边的梯形花架,又侧身用右手点点身后的立式花架。
“多少钱一枝?”我说。
“那要看什么花了,不同的花当然价就不同。先生,你要的是什么花?”
我真没买过花呀。而且,我发现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花名与眼前红红绿绿的花也对不上号。
但我是认得玫瑰的。我就说:“买玫瑰吧。”为了掩饰我不懂花,我准确地指着眼前的一篮子玫瑰,说:“可以挑的么?”
小姑娘说:“当然可以的,3块钱一枝。”
这么便宜?我有些吃惊。我以为与时尚有关的东西,都不便宜的。所以,除了买书,平时我真的极少去精品屋、鲜花店什么的。
我掏出10元钱来。想了想这个数字与玫瑰的关系,说,就买3枝吧。心里却在嘀咕:如果她找零,我是不要的,这样我就比较绅士,也没屈了她对我的热情。
“男孩买花一般都是送人的。我见过的男孩都这样的。但一般有买1枝的,因为一枝独秀,情有独钟;或者两枝,寓意好事成双,佳人成对;也有买4枝的,那就指四季平安,名扬四海了。但没见过买3枝,3枝算什么呢……”小姑娘娴熟而老道地为我介绍着。
生意人在有生意忙着时,快乐和热情总是遮掩不住的。我想。只是,我有些讨厌她在我面前说“男孩”二字。我知道我这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面相让她误解了,于是说:“我给自己买呢!也要规矩的么?”我望着神情有点不太自然的女孩,接着说,“①999朵那是求婚的小伙儿买给恋人的,对吧?
女孩乐了,说:“你这人真逗!这样吧,也不用再给零钱了,10块钱就给你4枝吧!遇上人多,这样的花要卖5块钱一枝呢!情人节还卖过10块一枝的。”美好的气氛在店里继续弥漫着。
她的话我全信的。因为4枝鲜艳的玫瑰已经用一根礼品带束着握在我的手心了。
我真的心花怒放,而且走出店门时,外面春天的阳光又很好。
“别人买花都是送人的,而你,给自己买花,真没屈了这玫瑰。”我听得那女孩在我的背后说。
这话很哲理呀!我不由得回头看了看那个小姑娘——她正双手撑在玻璃柜台上目送我呢,好一副无邪可爱的样子。而我那10元钱还漫不经心地躺在柜台上。
这是个真正的卖花的女孩,她也没屈了这鲜花店。我这样想着,就觉得今天的快乐和收获已经是我的心不可盈纳的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我家里正好有一只花瓶——那是我去瓷都景德镇采访时友人送的,而且还是名品“三阳开泰”呢!可惜,我放在书橱的底层,一直连包装盒也没开启过。
我真委屈了这花瓶!我心里这样想着,脚下的步子就加快了,嘴里的歌同时也响了。
于是,4枝好看的玫瑰便插在了同样好看的花瓶里。我小小的居室顿时氤氲开了一种久违了的气息。
这天晚上,我倚在床头读着毕淑敏的小说时,我感觉到了4枝玫瑰就在我的床头呼吸着,我心里特别的畅美,我是坐拥在整个春天之上了啊!而这么好的心境的得来,却只是缘于我对生活的一点小小的改变:我给自己买了4枝玫瑰。可见在平时的生活里,我们一定是漠视或者遗失了许多“玫瑰”的。我不禁这样想了。
于是我告诫自己说:我不会再错过和委屈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美丽的事物了,因为给我们带来快乐人生的,往往是生活中俯首可拾的那些“玫瑰”。
(选自《散文》2011年2月期,略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中“玫瑰”的含义。(2分)
小题2:阅读画线句子①,谈谈作者说这句话有何用意?(3分)
小题3:阅读画线句子②,想想作者为什么称她是“真正的卖花的女孩儿”。(4分)
小题4:你如何理解“我是坐拥在整个春天之上了啊!”(2分)
小题5:通读全文,概括小女孩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6: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才能不委屈了生活中的“玫瑰”。(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旧  书
孙道荣
①她微微佝偻着腰,一个一个办公室敲门。大家都认识她,收旧报纸的老太太。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楼里,单位规定,这天,她可以上门收购旧报纸。
②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单位几乎每个人,都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平时看完了,就码在办公室一角,等着她上门来收购。卖一次旧报纸,往往可以挣几十元,女同事拿去买零食,大家共享。
③她五十来岁,头发已经花白了,讲一口浓重的郊区方言。每次来,她都会拎着一个布袋子,里面塞满各种各样的布条,看得出,这些布条都是用旧衣裳撕出来的,她用来捆扎旧报纸。另一只手上, 拎着一杆小秤。
④“卖报纸!”有人站在楼道里喊一嗓子,她就会立即从某个办公室跑出来,瞅一眼,一脸乐呵呵地应答着。她几乎能够认出这座楼里的每一个人,甚至谁多长时间,需要处理一次旧报纸,她都了如指掌。
⑤她躬着腰,将堆在办公室角落里的旧报纸,一摞摞搬出,理齐,码好,然后,用布条捆扎起来,一捆一捆地过秤。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商贩那高高翘起的秤杆不同,过秤的时候,她的秤杆,总是往下垂,秤砣几乎要从秤杆上滑落下来,这样,报纸可以称得重一点点。没人在意她的秤,但她一如既往,要把秤让给人。称一捆,她报个数,让你记下来,再称一捆,再报个数。一捆一捆称完了,她会让你加一加,有多重?而她自己,似乎从不记数,你告诉她多重,她就按这个重量,算账给你。有时候,账里面有零头,大家就说算了,她却总是很认真地从包里掏出一大把硬币,一分不少地付清。
⑥她的诚实,使办公楼的人,都对她充满好感。这也是她能够这么多年,可以上门收购我们旧报纸的原因吧。
⑦也有的时候,她会显得很小气。比如每次整理旧报纸时,看到夹在报纸里的杂志,或者书,她都会将它们剔出来,单独捆在一起,过秤。她说,书和杂志比报纸便宜一点。有一次,我搬新办公室,整理物品时,我将一些旧书,扔进了旧报纸堆里。正赶上她来收购旧报纸。她将那些书一本本拣了出来,问我,这些书真的不要了?我点点头。她将书单独捆扎好。我笑着对她说,其实,书和旧报纸的价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钱,没必要分得这么细。她笑笑,没有回答。
⑧那天,我们去郊区的一个山村采访,村支书领着我们参观了他们新建的村图书馆。图书馆是一间民房改建的,书架上,整齐地码着一排排书。忽然,看见有本书很眼熟,打开,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想起来了,是我上次搬办公室时处理掉的,再一找,另外几本也在。我好奇地问村支书,这些书从哪来的?村支书说,是村里的林老太太捐赠的。她经常上城里收旧报纸,如果收到旧书,她就会留下来,捐给村里或者学校。这几年,她已经捐了好几百本了。
⑨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收旧报纸的老太太,都会将夹在报纸里的书刊拣出来了。摩挲着那些旧书,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也嗅到了旧书里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香气。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1年第三期)
小题1:文章一开始,作者写办公室里的女同事用卖报纸的钱分享零食,是否是多余的笔墨,为什么?
小题2:本文主要刻画了一个卖旧报刊的老太太形象,但题目却是“旧书”,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起题“旧书”的理解。
小题3:“我笑着对她说,其实,书和旧报纸的价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钱,没必要分得这么细。她笑笑,没有回答”,“我”和“老太太”都在笑,这两个“笑”中蕴含的感情一样吗,为什么?
小题4:文章的结尾说“摩挲着那些旧书,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也嗅到了旧书里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香气”,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