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小题。(16分)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1)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16分)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1)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16分)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1)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2)“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这么简单。
(3)有趣的是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4)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5)梭罗纯粹,居里夫妇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7)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8)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逝了。
(9)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摘自《读者》2010年2期)
小题1:文章第(3)段画线句子中说“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他们为什么拒绝?(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居里夫人的事例,请另举出一个能证明本文观点的名人的例子。(课内课外均可)(3分)
小题3:第(6)段中“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累赘”的意思?(3分)
小题4:文中第(8)段画线句子“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的含义是(3分)
小题5:读了本文,你认为你的生活中需要几把椅子?说说你的理解。(80字左右)(5分)
答案

小题1:(2分)不想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珍惜时间一心工作,不想让闲聊的客人打扰自己。
小题1:(3分)略
小题1:(3分)这里的意思是椅子成了追求豪华生活的工具,成了生活的负担,人被椅子所累。(意思对即可)
小题1:(3分)一个人如果被世俗中各种名利私欲所牵绊,那他是不会实现自己的伟大的理想的,是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
小题1:(5分)略 注意要阐述理由,字数、文采等。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6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小题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小题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小题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小题4: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习题。(10分)
父亲的格言
①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上中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竞争班长的职务,为了拉拢同学给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学请到家里,并说了我的竞争对手很多坏话。被父亲听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A)“当你用食指对着别人背后指指点点时,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个手指正指着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还击你!”
②父亲喝茶有个习惯,总是先把茶放到阳光下,让阳光慢慢渗入。他不懂茶道,但这道程序他却从不省略。父亲在上班前经常叮嘱母亲的话就是:“把我的茶叶放到阳光下晒晒。”晚上,父亲就会泡着那些被阳光晒过的茶,读书,写点感悟人生的字句。对于这个特别嗜好,父亲的解释是:“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③曾经随父亲去参加过一个远房亲人的葬礼,所有人都对死者的家属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父亲却拍着逐渐壮实起来的后生说:“你要快点成长,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担。大树倒了,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小树腾地方。”
④下雪的时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鸟。我把它握在手中,如获至宝。父亲看到了,跟我打赌说他会让这黑色的鸟变成彩色的。我不信,就松开了双手。我看到,那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因为镶上了阳光的色彩而变得斑斓。父亲说:(B)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⑤小时候有一次给家里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角钱。在当时,一角钱对一个孩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换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糖果。店家找回来的一角钱是5个2分的硬币,我不想把这个“意外之财”交给父亲,就把它们藏到了自己的鞋垫里。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几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时间久了,脚被硌破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训斥我,只是帮我取出那几个硬币,送还给了店家。父亲对我说:(C)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⑥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下岗了,又在出苦力干活时被重物砸断了腿,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样,可是父亲依旧快乐着,在给自己削拐杖的时候还哼着歌,丝毫没有被命运击败的迹象。
⑦面对母亲的愁眉苦脸,父亲开导她说:这腿没几天就好了,现在我可以利用这几天好好养身子,身子棒实了,就是本钱哪,到时我再把钱给你翻倍地挣回来。
⑧母亲对父亲的贫嘴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在那里哼着并不好听的歌。
⑨父亲本来就是一副书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伤,再不能干重活了。他就买了一头毛驴,拴上一个简易的车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路过垃圾堆时顺便拣点破烂卖钱。父亲的吆喝很有特点,他会编一些诸如“酒瓶子,易拉罐,搁在家里是破烂,给我就能把钱换……”之类的顺口溜,不时牵惹出居民的欢笑。
⑩父亲早出晚归,每个黄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父亲就是这样,不论生活如何困顿,他总能找到自己快乐的逻辑:(D)穷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鲜一样香,穷人穿棉袄和富人穿貂皮一样暖和,富人花大钱,穷人花小钱,都是一样的活着。
父亲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摩挲着我们的头,很“男人”地说:(E)“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小题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父亲”的经典“格言”,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这些“格言”给“我”的教益和帮助。
示例:
A.句格言:教“我”学会做人。(2分)
B.句格言:
C.句格言:
D.句格言:
(E)句格言:                       
小题2:.读完全文后,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小题3:.文中父亲的每句格言都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请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原因。(2分)
小题4:.读下面一段文字,看看文中哪件事与下面这则材料的内容相同,并写出阅读这两则文字的探究结论。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2分)
小题5:.文章第②段是写“父亲”的“特别嗜好”――喝被阳光晒过的茶。试结合自己的观察,仿照此段的写法,介绍你的“父亲(或亲朋)”一个“特别嗜好。”(80字左右)(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支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者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泰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乎。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这些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能看到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有删改)
小题1:本文谈到了与音乐相关的许多成语,下面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古代流传下来很多描绘美妙歌声的成语。
B.说明古代成语中存在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美丽传说。
C.说明古代成语中展现着古人在音乐上的极高的造诣。
D.说明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题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讲“响遏行云”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作者讲“余音绕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作者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D.作者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小题3:下面情境中四个人使用和音乐有关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雪听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不禁赞叹:“真叫一个‘余音绕梁’啊!”妈妈说:“你听听邓丽君唱的这首歌,那叫一个‘回肠荡气’啊!”
B.小军在作文里评价《千里之外》:“周杰伦特有的含混吟唱和费玉清的字正腔圆的演唱,居然配合得这样完美!”
C.小惠在毕业纪念册上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下这一样一句临别赠言:“世人皆言人生知音难觅,你我相逢共谱高山流水。”
D.小明在日记里写下与同学们到东湖郊游的经历:“走在回荡着编钟音乐的小路上,我们都觉得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只想和你接近
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秋”。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由子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吴念真/文,有删改。)
小题1: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小题3:从家乡到台北,父子间的“接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什么?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曲。(4分)
小题4: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部分,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郎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①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②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③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④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⑤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⑥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鸣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⑦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⑧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⑨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⑩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小题1:题目“在一片蛙声中失眠”有什么含义?(3分)
小题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3:结合文章第⑨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作者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4:文章第③段提到中国的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回顾我们学过的《都市精灵》里的“孤城寡人”“与狼共舞”等词,谈谈“天人合一”在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