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⑪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小题1:第②段中的描写绘出了荒野中的神韵,请说说其中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第⑥和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小题3:第⑨和第⑩段都使用了“出来”一词,但含义不同,请解释他们在句中的含义?(2分) 小题4:联系全文,你觉得有哪些原因让“我”禁不住对一朵花微笑?(3分) 小题5:在第⑪段中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你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说的那些“人的道理”了呢?请分点叙述你读出的道理。(3分) |
答案
小题1:(4分)作者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将花人格化,把花的笑写得各具情态,惹人喜爱,把荒野中这些卑小生命的美展现了出来。(修辞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 小题2:(4分)在结构上是过渡,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内容上是通过设问启发读者,引发思考。 小题3:(2分)前者指的是人其实无法完全读懂自然,不太可能与自然相融为一;后者指的是总在为自己的事劳碌奔波,当人能摆脱繁杂的事务,心就变得自由了。 小题4:(3分)是花朵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还因为我的笑是对荒野中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前一点2分,后一点1分,3分) 小题5:(3分)⑴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⑵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能使人愉快;⑶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⑷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抓住“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这句话,中知道这里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情态,说明花惹人喜爱。表现了花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点评:赏析理解句子,如果句子中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揣摩句子。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第⑥和第⑦段处在文章的中间位置,在结构主要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内容上是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这两个问句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点评:记叙文中间句子(段落)的作用: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总结上文或引出下文;3. 照应前文。 小题3:试题分析:前者抓住“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外面人”“紧闭”两个关键词,指的是人其实无法完全读懂自然,不太可能与自然相融为一。后者抓住“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出来就是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1.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2.联系文章的中心、人物形象、上下文、作者的感情、修辞特点来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3.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小题4:试题分析:抓住“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这几句话,可以归纳概括出答案。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 小题5:试题分析:抓住文章题目“对一朵花微笑”即是要求人们关注自身的同时,要关注自然。文章多次写到自然带给我的愉悦和感染,说明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能使人愉快”,“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说明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 点评:理解句子的含义1.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句子含义。2.结合作品背景,理解句子含义。3.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4.分析句子的写作手法,理解句子含义。 5.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理解句子含义。6.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特定情境,理解句子含义。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A.探求 稍微 冷清 | B.探求 没有 冷清 | C.请教 没有 清白 |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 小题2:下面划线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小题3: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分) |
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患: ②蹴: 小题2: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
阅读《留一点空白》 留一点空白 ⑴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故意留下的空缺,它给予了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也给予了舒展的空间。人生何尝不应该留白?时刻留一步退路,同样给予了自己灵活舒展的空间。留一点空白,是一种做事技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该学会留一点空白。 ⑵留一点空白究竟代表着什么意义?它是指为人处世时,话不能说的轻易,事不能做的绝对。它有时代表着一条后路,一个空间。 ⑶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人生路上就会更迂回也会更简单。在新闻媒体上,我们时常能够了解到一些赌徒倾家荡产的故事。这便是不给自己留一点空白,将所有的资本全部投入其中,一旦失败再无退路可言,从此一蹶不振。不留一点空白,失去了灵活性,将一条路走到底,往往只有碰壁。人生路上曲折不断,磨难不断,所以我们更需要迂回的人生路。走之前,给自己留一条能够放心后退的路,往往能够灵活的迂回,往往能够走的顺利。 ⑷给别人留一点空白,同样也是给自己留了一点空白。中国古代就有言“杀人不过点头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此可见,从那遥远的时代中,给别人留一点空白的理论就已经得到了认同。在自然界中,这个道理同样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狼永远不会将羊吃完,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给羊留一条生存之路,同样也给了自己一条生存之路。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也要做到,不能盯着眼前的而忽视长远的,给别人留一点空白,就是为自己留一点空白。 ⑸会留一点空白固然重要,会在恰当之时留一点空白更重要,要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做事不绝对,如果事事都不绝对了,难道不同样也是一种绝对吗?留白本来就是一种让自己更灵活的处事方式,但是若因此而丢失了原则和本心,那我宁愿不留一丝空白。看清事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留一点空白。 ⑹留一点空白,有时候需要给自己留白,有时候需要给别人留白,它帮助我们巧妙的走一场人生。在注意留一点空白的同时,同样也要保持清醒和原则,留一点空白固然好,但是也要给留一点空白留一点空白。 |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停地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 ⑪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小题1:阅读选文,完成图表。(4分)
时间
| 描写内容
| 叶落特点
| 情感
| 暮秋
| ①
| 悠闲
| ②
| 去年中秋
| “一下子、一夜工夫、早早地”
| ③
| ④
| 小题2:本文第⑩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的原因。(4分) 小题3:这篇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对葡萄藤进行了生动地描绘,请你细细品味,然后选取文中相关语句进行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①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②陵上犯禁,敢陵上③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寡助之至(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故治国常富( ) (4)必先富民(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 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甲】【乙】两文都是论述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 为本,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