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

(11分)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1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1分)
列子学射矣(         )      又以报关子(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而勿失也(          )      退而学之(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案

小题1:zhòng          yǐn
小题1:牢记      返回
小题1:你知道你射中靶子的道理吗?
小题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解析

举一反三
(甲)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乙)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小题1:乙中“佳树”指甲段中的                。(3分)
小题2:甲文中“极常见、极易生长”体现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3分)
A.北方有佳树B.羞与楠枋伍C.甘居榆枣俦D.丹青标风骨
小题3:在写作特点上,最准确地显示甲、乙区别的是(   )(3分)
A.抒情—言志B.赞美—自勉C.对比—拟人D.昂扬—朴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说》,完成下面问题。(共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
②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求其能千里也(         )       
④执而临之(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食之不能尽其才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3:《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 “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4:《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小题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2分)
          、      、      
小题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其境过清           
③凄神骨                             ④犬牙差互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小题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一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4: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文中看,“其境”“清”在哪里?(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木兰诗》(28分)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8分)
辞爷娘去(   ) 闻女叹息(   ) 百千(    ) 能(       )
小题2:翻译。(每题4分,共8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小题3:之处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小题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欣赏(42分)
(一)            (14分)
①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秋天的大门。
②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③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④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⑤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⑥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⑦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⑧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我祝福秋天……
小题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完成对本文内容的概括。(3分)
本文通过对       的描绘,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小题2: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2分)
小题3:文中说“它兼容四季”,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3分)
小题4:作者选取了很多景、物表现秋的特色,你认为作者笔下最具秋的特色的景、物有哪些?(3分)                                                                                                                          
小题5: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修辞、构思等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任选其中的一点赏析。(3分)要求:能列举《春》这篇课文的有关内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