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

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从小丘西                     ②鱼百许头                
其境过清                     ④折蛇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好朋友,面对他表露出来的情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4分)
小题4:.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2分)
我的职业创意:                                                           
答案

小题1:①向西②大约③因为④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1: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②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共4分,各占2分)
小题1:(1)孤独忧伤(凄凉)   (2)可以引用古诗句、名言警句或者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只要是劝慰或鼓励柳宗元或理解柳宗元处境的话即可。(共4分,各占2分。)
小题1:参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职业的特点与小石潭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准确)
解析
小题1:考察文言词语。①名词作状语,向西②大约③因为④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各1分)
小题2:①蒙络摇缀:遮盖缠绕,摇动低垂。披拂:随风飘动。(各一分)
②直:一直,(一分)句子通顺(一分)。
小题3:一切景语皆情语。孤独忧伤(凄凉),表达劝慰或鼓励或理解的都可以。
小题4:首先确定职业,再根据职业特点和小石潭美景之间的关系去考虑创意。
举一反三
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10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                                        。(1分)
小题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分)…………………………………(   )
A.从整体到部分B.从主要到次要C.从概括到具体D.从原因到结果
小题3:.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                        之意。(2分)
小题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表达方式是                                  (1分)“这”指                                                    (2分)
小题5:.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2分)……………………………………(   )
A.重视图画的意味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画面的意趣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童趣》(共4题,7分)
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请解释选文中的划线词语。  (3分)
(1)余:______________ (2)秋毫:______________ (3)物外:______________
(4)拟:______________ (5)强: ______________  (6)怡然 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短语是:                 (1分)
小题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                   (1分)
小题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题,9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④,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①以翡翠。郑人买其椟③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②珠也。           
(《韩非子》)
[注释] 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卖。  ③椟:木匣  ④柜:小盒子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
(1)郑人有买履者(        )     (2)曰(        )  
(3)木兰之柜(        )         (4)缉翡翠(        )
小题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D.为木兰之柜
小题3:、翻译句子。(3分)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小题4:、你从乙段的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屋舍俨然      ②便还家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④余而慕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小题3:.【甲】【乙】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的共同之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11分)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1:、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是        。(2分)                              
小题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换成“叫”行不行?为什么?(2分)
小题3:、赏析第(1)段划线句的妙处。(3分)
小题4:.第(2)段“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句中的“酝酿”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5:.第(2)段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