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贵州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1.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2.“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3.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4.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5.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6.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7.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8.“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砌一座小小的塔来迎接那圆圆的中秋月时。我对于每一个佳节,都会预先以好几天欢乐兴奋的心情来等待那个节日的来临,最特别的是中秋节,我除了以一颗跃动的心在等待外,并且有所行动。我费了不少力气,去寻找砖块和瓦片,然后很小心地用这些材料,在我家门口的广场上,砌一座与我差不多同等高度的小塔。在当年小孩的眼里,这座塔像是很高、很大。
  小塔往往在中秋前三天就砌成了。塔尖遥遥望着碧空,在期待着天上的月亮快点变得更大、更圆。中秋节砌小塔这个风俗习惯,我不知起于何时,也不知这个习惯的流行面有多广,但是在我的故乡潮汕一带,却是早就有之,而且十分 普遍。
  砌小塔本来多数是由男孩子来带头,女孩子一般只是在一旁帮助。而我的童年,不单很戏剧化,同时也有点男性化,我不甘向男孩子们示弱,于是,我独自砌我的塔。人小塔小。但也玲珑通透,伊然像一座真塔。中秋晚上,孩子们愉快地拿着木柴、干草,由小塔的塔门放进塔里的中央,然后点上火,烧起塔来。
  熊熊的火光由砖块与砖块中的间隙冒出来,有时我又抓了一把一把的盐,向红彤彤的小塔撒去。噼啪作响 的声音从塔里传出,跟着便升起阵阵青蓝色的火焰,烧得通红的瓦片,使小塔显得更加明亮,更加美丽了。我鼓着掌在塔前雀跃、蹦跳,两条辫子轻轻的在我的肩上左右摇晃。
  愉快的时间随着月亮西沉而逝,小塔也寂静暗淡下去。
  中秋节过后的两三天,我跟别的孩子一样,怅然地拆去了小塔。自己砌成的小塔自己拆!难免心有不甘,但 总存有一个希望——明年的中秋节,我又再重新砌一座小 塔。
  有一次,我 的小塔提前被人毁去了!不知道是哪一个男孩子恶作剧,他拿了几个大鞭炮,丢进我的小塔里,“澎!嘭!嘭!”几声震耳的鞭炮声响起,过后,接着便哗哩哗啦地……啊!我的小塔!我的小塔的大部分骤然倒 塌下来了。我噙着满眶眼泪,塔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我怨恨那个毁掉我的小塔的男孩子。
  但是,我没有哭出声,也没有骂出声来,我只痛在心里。一个小女孩自己辛辛苦苦砌成的小塔,竟也有人忍心一扬手就把它毁了! //童年的时光过去了。我踏上了迂回曲折、阴霾四布的人生旅途。幸福、快乐,对我是何等陌生!我在“秋月春风等闲度”中过着一段漫长的岁月!在那段期间里,我怕看到天上的明月,怕它给我带来内心的激荡,尤其是“一年明月今宵多”的中秋月。
  天上月圆,而我心中却有几许残缺!我怕见月圆,一见月圆便会勾起很多悲痛的往事…… 虽然目前我的心境已经好些了,但对于中秋月,我还是不敢多看……
  至于儿时在故乡的中秋月下砌成的小塔被毁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倒觉得很有趣。对那个抛掷鞭炮,故意毁掉我的小塔的小界孩,我一点也不记恨。我想,假如有一天我有机会再见到那个男孩(如今,该是个中年汉子了吧),我们可能会有很多话好谈,[我倒想问问他,如果我再砌一座属于我的小塔,你还会把它毁掉吗?
1.为什么童年时砌的小小的塔,当时在小孩的眼里“像是很高、很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小塔明亮、美丽的语句;用曲线画出表现“我”兴奋的语句。
3.“中秋节过后的两三天,我跟别的孩子一样,怅然的拆去了小塔。”请结合句意,说明“怅然”在句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时,“我”对毁掉“我”的小塔的男孩是“怨恨”的,如今“我”对那个小男孩一点也不“记恨”。“怨恨”和“记恨”可不可以调换一下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结尾改为“我倒想问问他,童年时,你为什么要毁掉那座属于我的小塔”可以吗?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并作答。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泪盈眶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1、《海燕》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诗。列宁非常喜欢这首诗,并曾在文中用过其中的句子“_________”海燕象征着_________。
2、选段从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海燕,表现了海燕__________的英勇无畏的气概。
3、好的语言标准有:A、明确;B、朴素;C、简洁;D、形象;E、音乐性等。《海燕》的语言铿锵有力,充满革命激情,有着极强的音乐性。请揣摩下面三个句子,看它们分别体现了哪条标准,并将字母序号填在句后括号内。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回忆我的母亲》)(      )         
(2)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原文修改前无“一带”一词)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3)“……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蹿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故乡》)(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谈生命
  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穿危岩,破险阻,曲折迂回,奔流入海……(有删改)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岸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   遇着骄阳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枭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另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有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更多的了。
1、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说说生命的规律和本质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一句?
                                                                                 
4、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感受了作者的情感,那么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仿写:生命象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旅鼠的自***之旅
  旅鼠是北极草原上的老大,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了,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死亡!主动的死亡是最好的方式。
  这时,旅鼠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但是狐狸们、猫头鹰们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只、几百万只成群结队地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它们铺天盖地地向大海拥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大军所到之处,植物统统被吃得精光,草地变成荒原,它们的死亡队伍来到海边之后,几百万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
  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美国的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物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
1.从本文的介绍来看,旅鼠具有哪些特点?
                                                                                   
2.旅鼠主动死亡的方式可分为哪两种?  
                                                                                   
3.从旅鼠主动死亡的行为中,我们能获得—些有价值的启示呢?请谈谈你的思考。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时光
冯骥才
  ①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时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②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③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④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⑤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⑦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⑧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⑨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⑩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1、第①段中作者说:“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为什么到年终时分,会乍然出现“时光的感觉”?
                                                                                                     
2、如何理解第⑧段中“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一句的深刻含义?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3、面对宋代天王像的瞪视,作者说:“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但结尾处却又说:“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这两处内容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4、本文通过对一尊小小的木雕的刻画和思考,来揭示有关生命的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综观全文,作者对“时光”持哪些看法?对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