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飞花的《卖米》(节选),完成问题。卖米(节选)飞花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我收拾好毛巾、

阅读飞花的《卖米》(节选),完成问题。卖米(节选)飞花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我收拾好毛巾、

题型:宁夏自治区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飞花的《卖米》(节选),完成问题。卖米(节选)
飞花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我收拾好毛巾、水壶、饭盒,催促道。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压着一座山似的。
  突然脚下一滑,我差点摔倒。我赶紧把剩下的力气都用到腿上,好容易站稳了,但肩上的担子还是倾斜了一下,洒了好多米出来。
  “啊,怎么搞的?”母亲也放下担子走过来,嘴里说:“我叫你不要挑这么重的,你偏不听,这不是洒了?多可惜!真是败家精!”
  败家精是母亲的口头禅,我和弟弟干了什么坏事她总是这么数落我们。但今天我觉得格外委屈,也不知道为什么。
  “你在这等会,我回家去拿个簸箕来把地上的米扫进去。浪费了多可惜!拿回去可以喂鸡呢!”母亲也不问我扭伤没有,只顾心疼洒了的米。
  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她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虽然也心疼我,嘴里却非要骂我几句。想到这些,我也不委屈了。
  “妈,你回去还要来回走个六七里路呢,时候也不早了。”我说。
  “那这些地上的米怎么办?”
  我灵机一动,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装在这里面好了。”
  母亲笑了:“还是你脑子活,学生妹子,机灵。”
  说着,我们便蹲下身子,用手把散落在地上的米捧起来,放在草帽里,然后把草帽顶朝下放在谷箩里,便挑着米继续往家赶。
  回到家里,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起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
  我说:“爹,也没给你买药,怎么办?”
  父亲说:“我本来就说不必买药的嘛,过两天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母亲对我说:“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
  “转步?那多远,十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
  “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每人担50斤就够了。”父亲说。
  “那明天可不要再卖不掉担回来哦!”我说,“十几里山路走个来回,还挑着担子,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会了不会了。”母亲说,“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
  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我听得出来,但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有点想哭。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
  可我实在太累啦,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                      (节选自《读者》2005年第2期,原载《当代》2004年第6期)
  【相关链接】①《卖米》的故事其实再简单不过:父亲卧病,母亲赶集去卖米,本来以为米好可以多卖点钱,谁想到卖米的乡人极多,米贩子们趁机集体压价,不甘心被敲诈的母亲一点米也没有卖掉,更没有钱给父亲买药,最后只好赶更远的集市去低价贱卖。选文选自小说的结尾部分。②文中的“场”,为方言,指集市,“赶场”就是赶集的意思。
1.用一句话简析文中“我”这一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米》(节选)主要情节是什么?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展开情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一句中,“母亲的话”指哪句话?“辛酸和无奈”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角度对最后两段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亲爱的同学,也许你的家庭很富有,也许你的家庭像“琼宝”一样困难,请结合自己的情况简要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是个出身农村懂事的“学生妹子”。(意对即可)
2.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只好将米挑回家,回家路上还不慎“洒了好多米出来”。一点米也没有卖掉,便没有钱给父亲买药,母亲便打算明天和我一起将米挑到更远的场上去卖了。(意对即可)
  作者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3.“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
  米贩子们压价,不甘心被敲诈的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好低价贱卖自己的米。
4.“略”。
5.“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6题。为我唱首歌吧
[英]安德里安
  (1)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2)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上了不治之症。
  (3)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4)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感到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5)“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6)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7)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8)在玛丽老师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9)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也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10)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出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地唱。”
  (11)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巨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要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颤人心的音符。
  (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在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伙伴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句中加粗的词,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1)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2)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横线在(3)、(11)两段中画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三轮车夫
  ⑴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⑵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⑶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⑷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⑸“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⑹“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⑺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⑻“别哆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⑼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⑽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⑾“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⑿她还是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⑴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父亲
  ①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②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③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④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⑤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⑥“嗯。”她应着。
  ⑦“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⑧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⑨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⑩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___________。
  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第②节中画线的“那个女人”改为“媳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节中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节的横线上,用比喻的修辞写完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第节中的“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呀。”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
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
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从文中“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话里,能感受到当时芦苇荡处于一种什么情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列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1)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夜以后,小船又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后文中为大菱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