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2)描述①②之间

该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2)描述①②之间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该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描述①②之间地区等值线分布特点(6分)
(3)简要分析①处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6分)
(4)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冬至日①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          (2分)
答案
(1)地形(2分)
(2)大致呈南北延伸;从东向西数值增大。①②附近等值线闭合。分别形成低值中心和高值中心(6分)
(3)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少,晴天多;从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且年日照时数长,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6分)
(4)52.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①位于川西高原,地势高,故太阳辐射总量较高,而②③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年太阳辐射总量小。(2)等值线的分布特征主要指出等值线的高低分布和延伸方向,即局部极值分布即可。(3)图示①位于川西高原,故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从大气的削弱作用分析即可。(4)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故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可。
点评:本题结合我国的区域定位,判断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局部地形分布及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难度一般。
举一反三
地球上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水域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水半球”。据测算“陆半球”的中心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中心点位于(     )
A.南半球 东半球B.北半球 西半球
C.南半球 西半球D.北半球 东半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17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图18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根据甲海域洋流流向,判断图示季节是北半球     季,该季节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2分)
(2)填表2比较D、E两地7月降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4分)
表2
 
D地
E地
降水差异
   
     
形成原因
   
      
(3)A、B、C三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从A→B→C,气候的    (大陆性或海洋性)增强,三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    。(4分)
(4)意大利西西里岛(图17中乙处附近)的埃特纳火山自2011年以来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的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属于图18中的       环节(填字母)、       (填数字序号);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解释该地火山频繁喷发的原因。       (3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16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17为某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6中①、②、③三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图17气候类型相符的是哪个?简述图17中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4分)
(2)简述哈得孙湾流域水系的主要特点。(6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0分)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22”,完成下列问题。

(1)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中国。
分析①现象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1分)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最可能是 (  )
A.印度尼西亚B.英国
C.日本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