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在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沿山脊线分布,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专

“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在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沿山脊线分布,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专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在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沿山脊线分布,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专家认为,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这样的石林景观在世界非常典型和稀有。结合以上材料完成题。

小题1: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固结成岩—风化水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水蚀
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
小题2:此处“石林”与我国“云南石林”相比
A.岩石成分相同B.成因相同C.所受的内力作用相同D.以上均不相同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材料中信息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可以判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
小题2:此处“石林” 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而“云南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对我国石林成因的掌握。
举一反三
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小题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回答题。
 
小题1:在上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其中有地基被掏空的可能是:
A.甲、乙B.甲、戊C.乙、丙、丁D.丙、丁、戊
小题2: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为:
A.风力堆积B.溯源侵蚀C.只有流水堆积D.流水堆积和侧蚀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计划修建从a村到b镇的公路,在图中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4分)
(2)a聚落与b聚落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而b聚落发展成为了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试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5分)
(3)河流在b聚落发展中的作用是                 和                   。(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 处好,还是B处好?            
理由是                   。(3分)
(2)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原因是                         。(3分)
(3)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是                                                   。(5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