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自然带体现了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B.①—⑤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C.①—⑤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 D.①和②自然带只在沿海地区存在,向内陆方向最终消失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水分和热量 | 小题2:关于④自然带类型及其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大陆西侧低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受洋流的影响 | C.苔原带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D.苔原带 受洋流的影响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
解析
小题1:①~⑤自然带的分布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随纬度的变化产生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和②自然带只在沿海地区存在,向内陆方向最终消失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题2: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亚洲东部、北太平洋西侧。根据纬度位置可知,自然带④在60°N附近分布极为广泛,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受千岛寒流影响,④自然带在大陆东侧分布的纬度偏低。 |
举一反三
下图示意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时,由南向北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图中数字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探险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 C.由海拔的变化引起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 小题2:图中所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和草原,但在海拔2 100~3 000米处却出现了云杉林,这是因为 ( )。A.该处位于向阳坡,且是一个洼地,温度高 | B.虽位于北坡但由于是迎风坡,多地形雨 | C.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 D.该处有河流或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
|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沙棘为温带植物,野生的蒙古沙棘亚种主要分布在中、俄、哈、蒙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及其临近地区,该区域属于寒温带森林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平均气温2 ℃,大于或等于10 ℃积温1 500~3 000℃,无霜期100天。我国的良种沙棘主要是从蒙古沙棘亚种中选育得来的果实较大的类型。 材料二 根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把沙棘种植划分为6个一级区,它们是:Ⅰ——半湿润平原与高原区;Ⅱ——半湿润丘陵沟壑区;Ⅲ——半干旱风沙草原区;Ⅳ——干旱丘陵沟壑区;Ⅴ——半干旱丘陵沟壑区;Ⅵ——干旱风沙区。不同分区,沙棘种植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地区以加工利用经济沙棘林为主要目的,工矿区以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矿区复垦沙棘生态林为目的,干旱地区以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为主要目的。
(1)根据材料一阐述上图所示地区种植沙棘的原因。(10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Ⅵ区A地沙棘林种植的发展方向并简述理由。(12分) (3)分析延安适合修筑窑洞的自然原因。(8分) |
下图为新疆阿尔泰山冰川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示信息可知,阿尔泰山冰川在近50年间A.海拔2400~2600米处冰川数量减少了约70% | B.冰川数量最大值的所在海拔大约上移了200米 | C.不同海拔的冰川面积均有明显退缩 | D.海拔越低冰川面积退缩越严重 | 小题2:该山地A.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 B.冰川在山麓地带消融 | C.其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 D.森林带紧邻冰川分布 |
|
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 C.丙坡积雪冰川带下界高——降雪多 | D.丁坡自然带数目多——高差大 | 小题2:图中天山山脉大致为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 B.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 D.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
|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山地所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为: ( )A.森林带 | B.森林—草原带 | C.草原—荒漠带 | D.草原带 | 小题2:降水垂直变化最大处: ( ) A.位于山地背风坡 B.位于山坡最陡处 C.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D高度范围是600~1200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