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00米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

“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00米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00米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中所描写的农业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落基山区B.欧洲阿尔卑斯山区
C.亚洲喜马拉雅山区D.南美安第斯山区
小题2: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坡度大小B.气温变化C.土壤类型D.水分变化
小题3:.在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A.可在霜期栽种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题文中有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这些产于热带地区,排除A、B、C选项,只有位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地区,D符合题意。
小题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状况会发生变化,低纬度的高山,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比水分大得多,气温的变化会导致不同高度农作物种类不同,因此B项正确。
小题3:依据常识,马铃薯与玉米、小麦、大麦相比,生长期短,喜温凉环境,是马铃薯栽培高度上线最高的原因,C正确。
考点:地理事物推断能力;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
举一反三
(30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活跃着十几万的浙江人,对沿线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一批浙江人在当地(虚线范围内)河谷地带承包大片农田种植棉花,然后就近加工成棉纱、棉布或衣服销售到沿线区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说出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8分)
(2)分析在当地农工商结合发展棉花产业的区位优势(12分)
(3)十几万浙江人活跃在当地,阐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三江海地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量和保持量,表中的“潜在侵蚀量”, 为完全没有植被时的理论侵蚀量,土壤保持量为潜在侵蚀量与现实侵蚀量之差。表中对各生态系统同时列出了的总量(单位:104t/a)与单位面积量单位:t/hm2·a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高寒草甸土壤保持总量最大是因其土壤保持能力最强
B.高寒草原现实侵蚀量最大是因其分布面积最大
C.高寒荒漠草原单位面积现实侵蚀量最小说明面积最小
D.沼泽的分布面积约为灌丛面积的两倍
小题2:三江源水平带谱自东向西的一般分布规律为
A.山地森林、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山地森林
C.山地森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
D.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甲、乙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坡⑤自然带的形成是因为深居内陆
B.乙坡山麓⑦自然带的形成是受盛行西风影响
C.乙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甲坡①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5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河北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无规律性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独特性
小题2: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                                           (  )。
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
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
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
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关于A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有             (  )。
①都有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南北坡差异不大 
②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原因是南坡热量比北坡丰富 
③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多,是因为南坡降水比北坡丰富 
④山麓自然带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南、北坡热量差异明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同一座山,南北两坡的基带却不同,影响基带的因素主要有         (  )。
①纬度位置 ②山地的海拔 ③海陆位置 ④山麓的海拔 ⑤山坡的坡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小题3:当地气象资料显示,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
①甲地位于河谷,夏秋季节,河谷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②甲地位于河谷,受外界影响小,空气湿度大,易下沉形成降雨 
③甲地位于河谷,只在夜间盛行东南风,受地形的抬升产生降雨 
④甲地为河谷地形,夜间多山风,河谷中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