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6分)。(1)A、B、C三处河床剖面图位于上游的是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6分)。
(1)A、B、C三处河床剖面图位于上游的是___ ;位于下游的是___ ;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____ 处。(6分)。 (2)该河位于___ 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产生的环境问题。(6分) |
答案
(1)A B C (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尤其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力更强,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建坝要考虑地基、水能多少。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则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A处断层构造地质不稳,不适宜建坝。 第(2)题,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影响的结果。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第(3)题,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一般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河流含沙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机率和损失程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考查知识点较为全面,思维量大,这也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
举一反三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图1)”、“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图1
图2 (1)填出图2中自然带名称:(4分)C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4分) (3)图1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 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原因是 。(6分) (4)图1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引起图1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8分) |
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但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
读“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 D.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 小题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3: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 B.40°S附近 | C.40°N附近 | D.极地附近 |
|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 带,B: 带,C: 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异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 ,成因是 。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读甲、乙两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A.A在B的东南方,D在C的东北方 | B.B到C比A到D的实地距离要长得多 | C.农业地域类型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 D.两地区铁路的走向都受地形制约 | 小题2:图乙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 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 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北信风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