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因素中与我国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多B.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增长C.各地对外来务工

下列因素中与我国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多B.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增长C.各地对外来务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因素中与我国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
A.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多B.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增长
C.各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限制越来越少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长

答案
D
解析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加之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同时国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限制逐渐放宽,促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率放慢。因此选D。
举一反三
以下人口迁移现象主要由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是
A.三峡建设,百万移民
B.我国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C.鄂尔多斯地区由于沙漠化扩展,部分居民被迫南迁
D.“二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分布状况表,读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人口较多的是     方,主要原因是                       
如下表: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主要由__________平原向______方的________流域和______流域扩散。
(3)简要分析造成以上迁移的原因。
(4)比较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3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4亿。

图A  2003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图B  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小题1:从图A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从图B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2分)
小题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2分)
A.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B.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C.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D.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费用要低于人口流出地区
小题3: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2004年广东、浙江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小题4: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见图方向变化。据此回答:

1.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灾害  C.经济因素  D.地形土壤
2.“闯民”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
A.污染水资源  B.水土流失加剧  C.生物物种灭绝  D.森林资源破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美国国内第二次和第四次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