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人口司用妇女总和生育率预测人口发展。假定全球每个妇女总和生育率在两个小孩的水平上,每年人均消耗粮食400千克,则2050年、2150年全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人口司用妇女总和生育率预测人口发展。假定全球每个妇女总和生育率在两个小孩的水平上,每年人均消耗粮食400千克,则2050年、2150年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人口司用妇女总和生育率预测人口发展。假定全球每个妇女总和生育率在两个小孩的水平上,每年人均消耗粮食400千克,则2050年、2150年全球人口和所需粮食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总和生育率即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中国的人口发展是否应该与联合国人口司预测的总和生育率持平?为什么?
(2)分析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有(至少写出三点)。
答案
(1)短期内不行,原因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而目前已13亿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2)①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②控制污染,保护环境;③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④加大粮食流通,调配膳食结构等。
解析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而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已接近13亿人口,因此,中国不能与世界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持平,要稍低一些。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环境承载力有所提高。
举一反三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一反映出1990~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川、滇、黔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
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据此回答
小题1: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空间环境的大小
B.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小题2:有关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①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②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可耕地的总数和人均耕地呈继续减少的趋势③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④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处在良性循环阶段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完成3题。
洲别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世界
面积所占比例%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所占比例%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10.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A.欧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11.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12.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1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图5为该国人口增长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25万是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35万是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B.曲线中的M点可能是该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C.曲线中的N点可能是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逐渐减少


5.读图中信息,判断该国
A.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
B.北部人口增长快,南部人口增长慢
C.中部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D.西部人口增长速度快,中部人口增长慢
6.依据图中人口变化特点,可以推测1981到2001年该国
A西部城市化程度高
B东北部经济发展速度慢
C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
D东北部人口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