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资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之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寡(缝隙,可乘之机

阅读分析资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之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寡(缝隙,可乘之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分析资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之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寡(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敦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下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小题1: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小题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答案

小题1:交通区位:水陆交通要道(枢纽、节点)。分析:扼西部山区东山口,为吴蜀东西相连的水运交通要冲;西部山地与东部的湖沼阻碍了南北的联系,使荆州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小题2: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湖众多) ;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解析
根据鲁和亮所说及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荆楚地区的西部为山区地形,有东西流向和南北流向的河流经过该区;农业发展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应从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
举一反三
29.(14分)玉米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0到南纬350~40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从栽培的面积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而总产量却占第一位。
(1)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试解释其原因。
(2)美国的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                        ,这里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日本是美国玉米的主要进口国,原因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和图2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2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甲区域是玉米和______(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______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5)根据图2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阴影部分都是平原地区,下列有关各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a地水热条件优越,宜种植水稻且水利工程小
B.b地适宜种植葡萄、橄榄等农作物
C.c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D.d所在区域种植粮食作物是小麦,饲养的动物是羊
每年温暖季节,特别是 5 月中旬到 6 月初,黄河河套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与我国新疆交界地区,会形成一个高温干燥的大陆热低压,又干又热的气流围绕着这个低气压旋转起来,形成了干热风,当它离开源地东移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干热。干热风盛行时正值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的乳熟期,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当地农民伤心地称之为“***麦刀”。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小麦什么时候种植?是什么类型的小麦?
(2)分析河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材料中所述地区干热风的大陆热低压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4)针对干热风的危害,北方人民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防御和减少灾害的有效措施.试分析是哪些措施。
(5)干热风东移沿途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的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