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读下图回答问题。(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2)简述图示区域北部地形区聚落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3)比较B地与D地降水的差异,并

(25分)读下图回答问题。(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2)简述图示区域北部地形区聚落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3)比较B地与D地降水的差异,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
(2)简述图示区域北部地形区聚落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3)比较B地与D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简要分析图示区域北部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5)B地的河谷农业可以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列举两种)。
C地可以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列举两种)。
分析B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答案
(1)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南部是(恒河)平原。(3分)
(2)沿河流分布(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2分)原因: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4分)
(3)B地年降水量较少,D地年降水量较多;(1分)B地雨季较短,D地雨季较长(1分)
原因:B地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只有少量的海洋水汽能够沿着河谷到达该地形成降水;(2分)D地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2分)
(4)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空气稀薄;气温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河、湖众多,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发育程度较差;土壤较贫瘠,多冻土、沼泽;植被稀少,多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4分)
(5)小麦、青稞、豌豆(2分)水稻、黄麻、茶(2分)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光照充足。(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35分)东部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关注民生、扩大开放是经济社会的两条主线。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示意图

(1)根据甲图分析2010年南方春季大旱和夏季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8分)
(2)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曲线a、b、c为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a、b线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c线是南、北方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小题1:关于三大自然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
B.乙区因海拔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C.乙区与周边区域的界线a大体通过天山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D.界线b作为两区域之间界线明确
小题2:有关界线c及其南北方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界线c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B.界线c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界线c大体与冬季0℃等温线分布一致
D.界线c以北耕地均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各题。
资料一:2009年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召开了全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促进产业和劳动力积极、稳妥转移的政策与措施。2010年广州亚运会1200多亿的总投资,用于城市面貌和环境改善的资金占去了1090亿元。
资料二:广东省产业转移方向图

小题1: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一些突出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滞后,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B.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地矛盾加剧
C.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腹地小,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大
D.城镇数量增长快,但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且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
小题2:下列有关珠三角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叙述正确是
A.由于经济发展和当地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变小
B.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C.产业的转出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但也会造成该地区经济明显下滑
D.珠三角人口的转入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许多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因此需要大规模的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读“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资源类型,其中序号③、④分别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序号对应调配的资源类型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①——西电东送,北、中、南三线均为水能发电
B.②——南水北调,其东线工程水量最丰富,但全程需抽水北上
C.③——西气东输一线,西起新疆轮南,东至长江三角洲
D.④——西气东输二线,主气源地来自中亚国家,目标市场以珠三角为主
小题2:下列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黄淮海平原缺水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南水北调的唯一受水区
B.黄河、长江和珠江(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将资源优势可转化为经济优势
C.西气东输二线可增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共赢
D.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只能缓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 “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分布图”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统计图中反映20世纪30年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                              (3分)
(2)西北地区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3分)
(3)上世纪,西北地区荒漠化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         (2分)
A.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B.过度农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D.工矿开发不注意环境保护
(4)治理该地区漠化的具体措施有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