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小题2:图中乙地区有大片未开垦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曾进行过大规模开垦。近年来,该地区的垦荒已逐渐停止,不少已开垦的土地也已恢复原貌。主要原因是
A.该地热量条件太差,不宜耕种
B.该地人少地多,不需要更多的耕地
C.农产品收购价格太低,种地不划算
D.保护湿地,恢复当地生态
小题3: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小题1:甲处1月等温线明显北偏,说明该处的气温要高于同纬度地区。结合对东北地区地形知识的理解可知,甲处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
小题2:乙处的热量条件虽差,但可保证一年一熟;此处原为湿地,后被开垦为耕地,虽然收获了一些粮食,但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其不断恶化。目前对该地进行退耕,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恢复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小题3: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东北地处湿润、半湿润地区。
举一反三
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下降,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②东北虎、野山参等动植物资源已不多见
③吸烟除尘减弱,大气污染加重
④木材蓄积量减少,造林困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都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B.大豆、甜菜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
C.由南向北玉米的种植比例逐渐增大
D.目前中国粮食相对富裕,东北应减少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能否做好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东北地区的土壤,按自然肥力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黑土、沼泽土、黑钙土B.黑土、黑钙土、红壤
C.沼泽土、黑钙土、黑土D.黑土、黑钙土、沼泽土
小题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造成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严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邻近冬季风源地
②海拔高
③纬度较高
④千岛寒流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无河流表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  )
A.40米B.30米C.20米D.10米
小题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差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  )
A.0.5°和1.5°B.0.25°和0.5°C.0.5°和0.25°D.1.5°和0.5°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⑤甲地原始典型植被类型应是温带针阔混交林
A.①⑤B.①②C.②③D.①③④
小题4:关于农作物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纬度光热条件优于低纬度,复种指数高
B.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C.高纬地区,无霜期短,光照不足,作物生长困难
D.水热条件好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有绿洲农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