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问题。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该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 完成问题。
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 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 | 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图示地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大,故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恢复植被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
举一反三
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问题。
降雨量 (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 D.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 B.南方低山丘陵区 | C.内蒙古草原 | D.黄土高原 | 小题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 B.土壤盐碱化 | C.森林减少 | D.荒漠化 |
|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A.黄河流程长 | B.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集中 | C.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
|
该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 1961年
| 2005年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小题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小题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
|
流水侵蚀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加剧黄土高原流水侵蚀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建设水利工程 | B.过度抽取地下水 | C.长期毁林开荒 | D.居民开挖窑洞 | 小题2:减缓黄土高原流水侵蚀的根本措施是小题3: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 | B.生态可持续发展 | C.农业可持续发展 | D.工业可持续发展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