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B对。A、C、D错。
小题2: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
举一反三
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A.南水北调B.城市面积扩大C.围湖造田D.毁林开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保护日。下图为“北京市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北京市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建设B.垃圾填埋
C.全球变暖D.泥沙淤积
小题2:增加北京市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
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B.水库清除淤泥,扩大库区容量
C.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D.合理规划,挖建景观河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1示意研究区域,图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图1                                 图2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8分)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丰富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小题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