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材料一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浙江沿海多处在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材料一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浙江沿海多处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浙江沿海最高水位出现在7日凌晨2点前后。
材料二
甲图台风菲特路径示意图
(1)浙江7日凌晨2点前后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2分)
(2)台风“菲特”实际产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释其原因。(8分)
答案

(1)天文大潮(1分),台风引起的风暴潮(1分)
(2)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2分),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2分)。
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2分),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资料显示,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并且受到台风印象,两因素叠加造成浙江沿海的高水位。
(2)台风的不同方位风向不同,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而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
举一反三
( 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圈。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6 分)
(2)简述雷电灾害的防治措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图东部季风区局部图,图中所示河段位于中游平原,是洪涝多发之地。

(1)分析图中所示河段洪涝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治理该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我国管辖海域发生了15次台风风暴潮,较往年明显偏多。“天兔”和“菲特”风暴潮使东南沿海多处发生溃堤、海水倒灌现象,60年来绝无仅有。

(1)比较漳州沿海地区两次风暴潮的强弱,并分析其原因。(6分)
(2)为减轻沿海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市地形图。

材料二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早8点左右,图示地区遭遇61年来最大降雨,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8人遇难。
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市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并写出这次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至少两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各区域近30年平均霾日数月际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灰霾天气最多发生在                                         (  )。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小题2:我国灰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势B.降水
C.城市化水平D.植被覆盖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